(新春走基层)“临时妈妈”杨晓玲:10年,忙碌与幸福同在

发布时间:2024-11-24 10:28:07 来源: sp20241124

图为杨晓玲为新生儿进行重力喂养。 张玮 摄

   中新网 呼和浩特2月22日电 题:“临时妈妈”杨晓玲:10年,忙碌与幸福同在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和新生宝宝过的第十一个春节,一如既往地忙碌。但看着他们每一天有新的变化,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甲辰龙年春节,杨晓玲像往常一样,是在新生儿科病房和20多个小宝宝一起度过的。

  “80后”的杨晓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长,从大学毕业进入儿科工作,再到新生儿科,和孩子打交道成了她的“本能”。

  春节期间,记者走近这位“临时妈妈”,感受她的忙碌与幸福。

图为杨晓玲作为“临时妈妈”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张玮 摄

  宝宝有“平安扣”,护士有“新名字”

  走进新生儿科,就像进入了医院里一个温暖的童话世界,粉色的墙面上绘着可爱的图画,保温“小摇篮”排排站,刚出生的“小精灵”或伸着拳脚,或咿咿呀呀……

  记者发现,每个小宝宝的脚脖子上都有一个红色的手编“平安扣”。杨晓玲说,编“平安扣”的手艺是新生儿科每个护士的必备技能。

  “为了让宝宝方便活动,医护人员方便检查,我们想到用更简便的方式把腕带系在宝宝身上。”杨晓玲说,编“平安扣”是大家集思广益想出来的方法,既能便于宝宝活动,又有好的寓意。

  在新生儿科,每个护士都还有个特殊的名字——“临时妈妈”。“每个护士最多负责两个宝宝,包括日常护理和照顾宝宝的饮食起居。”杨晓玲介绍,从2013年进入新生儿科工作,她就在琢磨如何能给这些小宝宝更好的照顾。“两年前,我们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决定给每个护士分发一个‘新名字’——‘临时妈妈’,也分发了额外的工作量。”

  杨晓玲告诉记者,在新生儿科,年龄最小的“临时妈妈”接近“00后”。这些还没有结婚生子的年轻护士,却熟练掌握着“妈妈技能”。

  救治“百克宝宝”,练就“超能力”

  杨晓玲初到新生儿科工作时,科室刚刚组建。这里大多是早产儿,常会遇到体重不足1千克的“百克宝宝”。

  “保证宝宝的安全,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是杨晓玲的进入科室的初心,也是这个救治目标让她练就了一身“超能力”。

  杨晓玲回忆起刚进入新生儿科工作,就救治了一个29周、体重800克的新生儿。“当时科室的医疗设备条件有限,暖箱还没预热好,孩子就回来了。值班护士就把这个小宝宝揣到自己怀里,直到放进暖箱。”

  “后来,那个宝宝救治得特别成功,他的茁壮成长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杨晓玲说,“从那个孩子之后,我们就开始挑战救治小于1千克的新生儿,最小的宝宝仅有600克。”

  医生负责医治,护士负责护理。体温管理、体重管理、喂养管理……这些都是精细活儿,甚至扎针都需要技术“考级”。

  因杨晓玲掌握着一手稳准不疼的扎针技巧,在新生儿家属群中,她还流传着“杨一针”的名号。

  杨晓玲说,“杨一针”的技术最初是在儿科琢磨明白的。“当时我的带教老师扎针技术了得。我觉得作为儿科医生,穿刺技术是基本功,所以立志一定要把这项核心能力练扎实。”

  杨晓玲说,护士的很多操作就像艺术一样,需要不断揣摩。

图为杨晓玲(左一)为体重仅有600多克的新生儿扎针。 张玮 摄

  申请百万元基金,救助贫困早产儿

  医院新生儿科成立10余年,平均每年接收1500多名新生宝宝,其中有一部分是困难家庭的早产儿。

  2013年,新生儿科成立之初,杨晓玲便接手困难家庭早产儿的救助基金工作。

  为了让困难家庭能尽快领到补贴,杨晓玲不仅手把手教申请人如何准备材料,还承担起帮他们整理、邮寄资料的工作。

  “往返邮寄资料一次大概需要40多元。”对于10年前收入不高的杨晓玲来说,为申请人承担邮费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但考虑到孩子,他们都平安‘渡劫’了,我这点付出也不算啥。”

  2013年至今,杨晓玲以义工身份自费为困难早产儿家庭邮寄申请材料,帮助90余个困难家庭早产儿申请救助基金100多万元。

  “我会继续这件事情。如今我们采用的结算方式是先医保报销,报销完需要自费的那部分再申请救助。”杨晓玲说,这样,困难家庭自费的部分就少之又少了。

  杨晓玲也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新生儿救助,帮助更多天使小宝宝实现“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生。

  新生儿科一线的忙碌让杨晓玲常常顾不上自己4岁的孩子,但千千万万的宝宝让她也享受过无数幸福的时刻。“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邀请被救治过的宝宝回来参加,当你看见曾经那个几百克的小人儿长高长大、会说会唱,还会抱着你喊‘阿姨好’,那一刻觉得都值得。”(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