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0:47:47 来源: sp20241122
核心阅读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金融系统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党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科学回答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结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过多次重大风险考验,但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总的来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这五篇大文章,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发展科技金融,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创新活动早期风险高、资金需求量大,来自资本市场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注重长期投资回报,在短期内允许试错容错,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随着创新活动获得市场认可、创新成果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相关生产资本投入可以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繁荣和财富创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持续攀升,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特色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金融业改革发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支持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发展普惠金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需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满足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合理金融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对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类主体的金融保障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
发展养老金融,助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帮助增加养老保障供给,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能力。要强化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的养老金融需求。
发展数字金融,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发展数字金融,能够提高金融服务交付速度、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资源要素实现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精准化匹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优势,需要加快数字金融创新。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便利性。同时,针对数字金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提高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4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