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1:01:48 来源: sp20241224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12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
12月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各地扎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聚“进”的力量,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在促进内需、扩大开放、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不断增强,确保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观察之一:节日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AI趣味画像、个性手袋DIY印制、“引力星球”推进器抽奖……时下,温暖如春的海南正值旅游旺季,海口国际免税城推出的多样“玩法”吸引诸多消费者前来“打卡”。
千里之外,辽宁沈阳小河沿早市,气温已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冻梨、酸菜等多个摊位前依旧排起长队,专程体验东北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
节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随着2024年元旦小长假越来越近,民众吃喝游娱购的热情已被点燃: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元旦假期的旅游预订单量(含住宿、门票、交通等)同比增长超500%;南北互跨、宝藏城市探索、温泉养生跨年等多种场景的旅游消费加速升温。
紧盯年底消费旺季,各地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市场恢复向好:湖北发放2亿元“惠购湖北”汽车消费券;内蒙古呼和浩特拨付促消费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举办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云南昆明发布促消费稳增长三年行动方案,提出6项行动以及20项具体工作……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
【记者观察】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系列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工作方向。当前,各地抢抓经济发展的宝贵窗口期,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切实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尤其是促进服务消费持续回暖。展望明年,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主引擎”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观察之二:以高水平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12月2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传递出以开放创新“链”接未来的强音。
12月份,国务院发布80条措施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帮助企业“两条腿”走路、国家外汇局发布通知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我国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加大在扩展市场、数字贸易、金融投资等方面改革力度,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为了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各地积极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广西牢牢把握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这一战略契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新疆优先对区内口岸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开放功能、强化数字赋能;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让企业敢闯敢干……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将以更高水平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
【记者观察】不论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还是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北国边疆到南海之滨,从西部内陆到东部沿海,随着一系列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的改革开放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大循环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观察之三:科技创新升级提速
五彩的礼花升空,让红色船身上“梦想”二字格外醒目——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原动力”。12月以来,一项项重大科技项目捷报频传:“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进行首次试运营、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成功发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眼全国,各方都在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加快进行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要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北京经开区围绕创新型企业从注册落地到上市融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引领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塑造新优势,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
【记者观察】一系列大国重器、重大科技工程亮相,是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写照。不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合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我国发展的动能更强、底气更足。
观察之四:冰雪产业“热”力四溢
戴好头盔、坐上滑板、抓紧绳子,从512.6米长的冰滑梯上滑下,风驰电掣间,来自广东的林世辉与伙伴们尽情欢呼。“第一次来长春冰雪新天地游玩,太震撼了!这里的‘梦幻与激情’让我们忘记了冬日的寒冷。”林世辉兴奋地说。
进入冬季,“冰雪热”持续升温。在政策红利和赛事氛围引领下,冰雪运动的“热浪”早已不局限在北方“翻涌”:湖北建成滑雪场和冰场近40个,每年吸引超过600万人次参加冰雪运动;今年雪季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四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
冰天雪地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酒店、景区、餐饮等多种业态发展势头旺盛: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500多户村民中有70%从事旅游业,很多人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用于打造民宿;仅吉林省永吉县的一家大型滑雪场,雪季就能提供2000多个岗位……
原本的“猫冬”成了“忙冬”。琳琅满目的“冰雪+”产品一方面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体育服务;另一方面,冰雪经济产业链条长、就业机会多,且天然临近乡村地区、偏远地区,也为乡村振兴、促就业促增收提供了强劲动能。
【记者观察】用好“冷资源”,激发“热效应”。北京冬奥会以来,“体育+文旅+消费”的冰雪经济链条加快形成,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冰雪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展望今年雪季,随着寒假和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到来,冰雪产业将为消费带来新动能。
观察之五:确保民众安全温暖过冬
冬雪皑皑,寒风刺骨。“近期寒潮影响范围广,为了避免蔬菜受冻,我们在货车上多加了两层棉被、两层薄膜、一层泡沫板和一层草帘。”清晨,山东省寿光市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内,忙着装箱的庞东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
12月,全国多地出现暴雪、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甘肃等地突发地震,抗灾抢险给电力供应、生产生活等带来较大影响。
岁寒最是问暖时。为了保通保畅保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紧急增调暖炉、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抓好精准调度、搞好产销对接,全力支持相关地方做好地震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元旦、春节期间民生商品稳产保供。
各地纷纷采取有力措施为困难群体兜底解忧:安徽省紧急拨付中央和省级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5084万元;湖南省进行“拉网式”巡查,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应救尽救”;贵州省毕节市鞍山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无劳动力家庭装煤送煤……各地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建房子”等民生重点领域,让人民群众在寒冷天气中安心、放心、暖心。
【记者观察】岁末年尾,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应对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统筹部署,完善应急预案,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做好生活必需品产销对接、拓宽货源渠道,切实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确保大家安全温暖过冬。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