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06:26:39 来源: sp20241214
随着旅游旺季来临,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兰州。作为老牌地标建筑之一,兰州火车站常常和俏皮的马踏飞燕,被游客压缩进一张老照片,标榜“到此一游”。但人们也发现,火车站正上方的“兰”字,是“一横长两横短”;“州”字的最后一竖还带了“钩”,被有些人认为是“错别字”。
2022年夏季,兰州火车站“兰州”二字。兰州车站供图
然而,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是,上述景象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后的“故意为之”。据兰州铁路局兰州车站原纪委书记、兰州车站关工委副主任方白石近日向 中新社 、 中新网 记者介绍兰州火车站历史沿革时说,1978年第二次改造的兰州站站舍投入使用,邀请甘肃省著名书法家张邦彦书写站名。恰逢当时国家正推广简体字,他便在繁体字“蘭”和简体字“兰”中选择了后者,站名“兰州”便一直沿用至今。
方白石说,上述“上宽下窄”的“兰”字变异书法体,出自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之后有书法家模仿,不是张邦彦独创,更不能说是“错别字”。将“兰”字的一横放大一点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他认为这样设计更符合兰州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的特点。
1994年的兰州火车站。兰州车站供图
兰州车站年轻职工张博行对此有不同解读。他介绍一种流传于老职工之间的说法时称,“兰”的三横从上到下分别代表天、地、人,用上宽下窄的方式表达作为省会城市的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州”则代表城市被黄河穿城而过,以及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地貌。
也有自媒体解读:“兰”字的三横倒置,寓意兰州人的相互谦让;而“州”字末尾的钩,则象征着兰州人的刚劲坚毅。
2022年夏季,航拍兰州火车站。兰州车站供图
如同火车站上“兰州”这两个字背后的不为人知,在兰州这座城市,也有着诸多出乎意料的故事。
你可能了解兰州的“一碗面”,但你不知道兰州还有“千面”,且面面不相同。不妨穿过火车站,走进兰州来一场Citywalk,感受超chill的“兰哈顿”在炎炎夏日带给你的轻松舒适感。
“碳水之都”:随意“硬控”纵享“味蕾”快感
碳水往往给人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作为兰州的“碳水之魂”,牛肉面是以其独特的“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的特征,成为兰州碳水文化的旗帜。这碗热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第一面”,选用高筋面粉,经过师傅们千锤百炼的手艺拉制而成,劲道十足,搭配醇厚的牛骨汤,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
图为兰州牛肉面。殷春永 摄
兰州的碳水魅力,远不止于一碗牛肉面,这里有着多元化的碳水美食图谱。无论走进兰州正宁路夜市、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兰州黄河食渡文旅美食街哪一个地方,爆炒牛犊肉、羊肉手抓、烧烤、包子、酿皮、大盘鸡、牛奶鸡蛋醪糟、灰豆子等美食混合的香味会勾住你的味蕾,随意“硬控”每一位嘴硬的食客。
“本来打算去天水吃麻辣烫,结果被兰州美食‘硬控’两天,在兰州品尝了本地特色美食,便宜又好吃。”在今年兰州官方推出的“碳水之都最兰州——吃货畅游季”上,有游客这样分享“兰州碳水之旅”的感受。
图为兰州夜市的美食。兰州市城关区官方供图
有心的兰州本地人还献上了“独家秘制”的碳水口碑美食:白记爆炒牛犊肉、春台手抓、胡家包子、李记沙湾大盘鸡、伊兴面片、阿西娅、浆水居、再回首、贵花麻辣烫、马三洋芋片、放哈甜胚子奶茶、辣子烤肉、牛奶鸡蛋醪糟、裴阿福杏皮水、老牟家牦牛酸奶等你来打卡;美食“隐秘的角落”——碳水十字亦带来很多惊喜感;官方也贴心推出“美食地图”,标注美食、地址和线路,主打听劝为游客做好服务。
图为兰州美食吸引食客驻足,并购买品尝。兰州市城关区官方供图
兰州被称作“碳水之都”,既有来自黄土高原小麦、河西走廊莜麦、陇东南荞麦等优质原料的底气,也有古丝绸之路历史深厚的融合饮食文化为其增彩添色,还有“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甘肃”和“灵魂汁子,浇给”的现代呼声,奠定了兰州在“碳水江湖”的地位。
“民谣之都”:卸下“班味”,在黄河边自由“慢摇”
2024年4月23日晚,甘肃兰州,在黄河畔举行的路边演唱会吸引了民众前来“打卡”。图为民众在黄河边合唱(无人机照片) 。九美旦增 摄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你好兰州,唱你的歌谣,那座桥下那条河,流淌在心上”“黄河的水不停地流,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在黄河边吹着河风,听着民谣,咂一口啤酒,再点一根兰州烟,有种卸下“班味”的轻松和自由感。
由民谣乐队创作的《兰州兰州》《你好,兰州》《黄河谣》,极具地域特色,饱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影响,使得“兰州”这个名字与民谣音乐紧密相连。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就是文化交流的汇聚地。如今,这里依然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民谣歌手前来采风、创作与演出。
2023年10月23日,位于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老师巴依勒格在工作室编排新曲。李亚龙 摄
位于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老师巴依勒格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将马头琴、托布秀尔、图瓦羊皮鼓、伊克勒等中国民族乐器,与吉他、大提琴等西洋乐器“混搭”,再融入呼麦、长调等唱法,称为兰州各大高校文艺汇演的常客,还受邀前往奥地利、蒙古国、香港等地,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基于多年的民谣积淀,今年以来,由兰州乐队声场实验室点燃“黄河大合唱”引子之后,接连不断的路边演唱会燃爆黄河之滨。夜幕降临,驻扎在中山桥旁、黄河畔的乐队,或敲响鼓点带动现场情绪,或打开直播与网友“云乐乐”,掀起了一阵合唱的狂欢热潮。“人刚回来,把心留在了兰州,后劲太大了。”四川游客瑞方说。
2024年4月23日晚,甘肃兰州,在黄河畔举行的路边演唱会吸引了民众前来“打卡”。图为民众在黄河边合唱(无人机照片)。九美旦增 摄
兰州经常举办各类民谣音乐会和活动。此次为了丰富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官方还推出兰州黄河大合唱——黄河之滨也很美系列活动,以领唱+大合唱+开放麦形式,于每周及节假日19:30至21:30,每晚演出经典曲目20余首,一直持续至10月中旬。这样的兰州,你不想来一次吗?
丝路重镇兰州:超chill的“兰哈顿”
2023年6月28日,登高兰山俯拍兰州城市夜景。闫姣 摄
登上夜晚的兰山俯瞰整座兰州城,“兰哈顿”在那一刻得以具象化。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街道两旁的灯光与高楼大厦中的万家灯火交织成一片璀璨,将夜空映衬得温馨而又迷离。有网友调侃,“白天不起眼,夜晚亮得让人感觉高攀不起”。
超chill“兰哈顿”主要源自网络文化和当地年轻人的流行语境。“chill”指一种轻松、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或氛围,而“兰哈顿”则是兰州与纽约曼哈顿的有趣对比,反映了兰州在某些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都市魅力和活力。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自古是商旅往来必经之地,在此也促进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遗留下鲁土司衙门等商道遗迹,刻葫芦等丝路非遗,多元文化在此交汇。
2024年1月20日,台湾青少年在兰州融合餐厅品尝牛肉面等美食,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城市魅力。李亚龙 摄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兰州不仅保留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融入了现代都市的元素,如新兴的餐饮、娱乐场所,以及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时尚生活方式,营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氛围,展现出一种轻松和充满活力的形象。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看到许多帖子描述这座城市中一些超chill的地点,如文化市集、露天餐厅、特色咖啡馆、精酿酒吧、野外营地等,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着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
2023年4月7日,“新声兰州·城市文化市集”活动聚集了许多年轻人。九美旦增 摄
当然,夜晚的黄河风情线,各式各样的美食街和夜市,加上一些特色酒吧和音乐现场,给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兰州夜生活的繁荣也让这里显得更加“chill”。
这样出乎意料的兰州,这个夏日,等你来!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