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2:11:12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中山9月2日电 题:广东中山实施“岁修制度” 避免文物“小病拖成大病”
中新网 记者 程景伟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关塘村的白鸽队队部旧址,是抗战时期的联络点和交通站。这座建于20世纪初、中西合璧的四层碉楼因年久失修,曾一度出现房顶漏水等现象。近年来,当地利用岁修补助资金对该旧址屋顶等进行补漏维修,让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今年暑期,白鸽队队部旧址迎来了更多的游客。比如,日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批大学生来到旧址参观学习,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并计划开发设计白鸽队钥匙扣等文创产品。
白鸽队队部旧址的变化是中山市探索实施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的缩影之一。
2023年,中山市在广东省率先实施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设立不可移动文物岁修补助资金。除广东省文物局已补助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外,中山针对全市所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工程单个预算总额在5万元以下的日常保养维护项目,进行全覆盖全额补助。
据了解,中山市现有已认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共558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66处。
中山南塘简氏大宗祠“敬修堂”一道门修缮前后对比。中山市文物局 供图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文物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吴荣超介绍称,目前中山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体保存状况较好,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保护难度大,部分保存状况一般,存在白蚁蛀蚀、局部漏水、墙体开裂、建筑构件损坏、管线老旧等安全隐患。这类文物如果日常得不到持之以恒的保养维护,直至拖到必须大修时再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开展修缮工程,就会陷入“修缮-再破败-再修缮”的怪圈,不但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且往往伴随着文物历史信息的丧失、真实性的削弱。
2023年,中山市安排不可移动文物岁修补助资金546万元,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岁修日常保养维护项目共188个,包括除草、白蚁防治、保洁、局部修补等项目。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是预防性保护,是花小钱办大事,不是让文物焕然一新,而是延年益寿。”吴荣超说,“岁修制度”全覆盖通过解决文物建筑“小病害”,有效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小修拖成大修”。
在中山市南朗街道,岁修补助资金排除了村集体文物修缮的各种顾虑。比如,南塘简氏大宗祠“敬修堂”如今依旧是村民开展议事、集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得益于“岁修制度”全覆盖,“敬修堂”漏雨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环境,避免将来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补。
南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江称,修缮后的祠堂,村民们来得更多了,人气更高了。
谁出钱、出多少、怎么修,成为启动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修缮的最大阻碍。“岁修制度”全覆盖实施以来,中山市石岐街道莲塘大街35号民居等一批私人产权文物建筑被纳入补助范畴,有效破解了低等级私有产权文物建筑的保护困境。
此外,“岁修制度”也助力中山市完成雍陌村圣堂庙等一批文物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当地通过活化利用好古建筑、老侨房等特色资源,在村落蝶变中引入文物元素,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等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