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2:46:41 来源: sp20241122
虽然新装备还没配发,在旅机关指导帮带下,连队的训练专修室已经率先开建,人才培养计划也同步制订。机关筹划在前、解难在前,这让第73集团军某旅连队干部杨文翔感到“贴心又暖心”。
这一次的“未雨绸缪”,机关干部董熠功不可没。前段时间,董熠到该连跟训。交流中,官兵们谈起了即将配发的新装备。兴奋之余,大家表达了内心的忧虑:怎么开展训练?如何训出成效?训练保障能否跟得上?装备何时才能形成战斗力……
“不能让装备等人。”返回机关后,董熠第一时间将情况向旅领导作了汇报。在上级支持下,他前往已配发同型装备的兄弟单位调研取经,并形成一份新装备研学方案,获得了旅党委认可。就是这份方案,提出在装备配发到位前,尽可能完成训练场地设施建设和相关专业基础训练。
今年上半年,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后,为形成大抓基础训练的强大合力,该旅积极推行机关干部轮班跟训制度,要求机关干部少坐办公室、多上训练场,在分批跟训参训中发现解决训练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不到基层走走看看,不知道基层训得怎么样;不和官兵训在一起,不知道训练的堵点难点在哪里。”该旅领导曾算过一笔账,全旅那么多连队、百余个专业,训练起来各有各的难,机关干部不到训练场上“滚一身兵味”,就很难找准指导基层训练的发力点。
前段时间,“老机关”陈龙在某连跟训时发现,不少战士排队在军事职业教育强军网学习平台上“刷课”。
根据规定,该旅将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训练考核,战士们每年需至少选修2门课程。
临近年终考核,有个别战士“临时抱佛脚”似乎情有可原,但为何在这方面人员如此集中?
与连主官交流,陈龙了解到,为了让官兵们能够安心学习,该连将军事职业教育纳入了训练周表。乍一看这项工作落实起来不难,可问题在于这个连队强军网电脑数量不足,而且今年演训任务繁重,他们在营学习时间也十分有限。
陆续走访了一些连队,陈龙发现类似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事关部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不应该因条件所限,把这么一件大好事变成大家的烦心事。”
陈龙认为有必要探索出更符合实际、更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这几天,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关于建立营区网络学习室的方案已初步成型。同时,针对野外驻训期间如何开展军事职业教育,陈龙和同事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商讨破解之法。
“机关说到底是为基层而设,只有把基层实情摸透了吃准了,指导帮建才更有针对性。”最近,新任职机关干部熊昱昊,仿佛一下摸到了机关工作的门道。
“换手操作要加强”“诸元计算不够精准”“阵地转移步骤要简化”……笔者采访时,适逢熊昱昊在某连轮班跟训,他一边记录发现的训练问题,一边当场提出整改措施。
“任职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我只能盯着参训率、训练时间、人员着装等方面指导基层连队。但现在,我有了更多‘发言权’。”熊昱昊向笔者展示了手中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近2个月跟训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熊昱昊之前在通信连队任职,走上机关岗位后,从专攻一个专业到面对全旅所有专业,他在训练场上时常“说不上话”“插不上手”。
连日来的“脱鞋下田”,让熊昱昊进步明显。前不久,他随某连参加实弹射击,打出了优秀成绩。与此同时,他参与制订下发的多个训练改进措施受到旅领导和官兵赞许。
而在机关干部昌晨立眼里,轮班跟训也是问计于兵的过程。
某型装备体积庞大、分量很重,转运起来费时费力,昌晨立每次指挥营连转运时总是提心吊胆,既怕官兵们手脚慢了影响任务进度,又怕他们操之过急出现安全事故。
这天,昌晨立翻阅训练周表时发现,某连正在组织该装备的装卸载训练。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到现场提醒督导。然而一到训练场,昌晨立就发现自己的担心多余了,一级上士项伟还给他带来了意外之喜。
原来,项伟针对该装备转运难题自制了一个移动架。以往需要16名官兵协力开展的工作,借助该移动架,只需要4个人便可完成。此外,借助自研装置,他还将人工搬运变成了机械作业,耗时只有过去的一半,既高效又安全,困扰昌晨立多时的“老大难”问题,终于有了“新解法”。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基层官兵这么善于解决难题。”随后几天,昌晨立带着项伟,将这个移动架制作流程整理成册,计划推广到全旅。
深入基层摸实情,沉到一线解难题。该旅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轮班跟训以来,提升了个人能力素质,也为推动基础训练提质增效排除了不少障碍,其中一些解决对策和创新做法还被列入旅党委新年度工作筹划中。(葛斌 吴昊宇 金之焱)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