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1:12:36 来源: sp20241124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人民网推出“向‘新’而行”系列报道,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现新质生产力激发出来的澎湃活力。
它们是工业生产中的“铁臂力士”“巧手工匠”,是生活日常中的“热情员工”“贴心助手”,是田间地头的“农机专家”“辛勤园丁”……机器人技术,既引领未来,也赋能当下。
根据相关规划,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着眼当下,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走深、走实,让此前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镜头逐渐变为现实。
“黑灯工厂”里的“熟练工”
什么样的工厂就算不开灯也能正常作业?
在山东临工的车间,工业机器人给出了答案。在智能化的“黑灯工厂”,从原材料运输到此后的每个环节,工业机器人都能够按照指令作业,无需人工现场操作。
而这些工业机器人则来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科新松。得益于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自主研发与精工制造,该企业目前已拥有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已覆盖服饰纺织、汽车、3C、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与传统工业设备相比,工业机器人不仅更加智能、更有效率而且更加安全、更具性价比,可谓优势明显。
作为工业大国,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加速落地,目前已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两年市场份额超全球一半。
衣食住行中的“好帮手”
在服务领域,“铁皮疙瘩”摇身一变成了“得力帮手”。
如今,机器人替人工分担简单劳务的场景已不鲜见——在家中,扫地机器人钻下探出,把灰尘脏污尽收囊中;办公位旁,快递机器人前后穿梭,将包裹外卖精准送达;高楼窗外,擦窗机器人“壁虎漫步”,让玻璃内外都透亮明净……
未来,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机器人在更多复杂服务场景下的应用值得期待。
在优必选科技的实验室里,研发团队正结合“上楼梯”“叠衣服”“拧瓶盖”等一系列复杂动作对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进行调试。
与普通机器人对比,人形机器人在结构、硬件、算法上有显著差异。例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数量在40个以上,远超普通机器人,因此它能够更加流畅地实现复杂动作,以满足更多服务需求。
2023年10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在“服务特种领域需求”“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等方面拓展场景应用,并提出到2025年培育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具体目标。随着机器人产业快步向前,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将迎来深刻改变。
田间地头上的“农技师”
本是农忙时节,在重庆的一座果园内,却不见种植户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机器“小蜜蜂”在日头下奔忙。
这台“小蜜蜂”就是重庆迪马公司生产的农业机器人,通过远程操作,每小时能够完成20—40亩果园作业。
这款机器人不仅“勤快”而且“能干”。根据农业生产中的不同阶段,它可以通过更换模组,实现施肥喷药、除虫除草、采摘运输等技能“样样精通”。
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屡创新高、应用不断普及。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农业机器人需求量增长保持在38.6%。
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作为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机器人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
系列报道:
向“新”而行|实惠出行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清”装上阵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责编:方经纶、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