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心联通”:友谊的丰碑

发布时间:2025-01-08 11:10:47 来源: sp20250108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静静伫立着一块铭有汉字、泰米尔文、波斯文的古碑。

  将这方石碑带到斯里兰卡的,是中国的航海家郑和。15世纪初,郑和率“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历时数月抵达这里,与当地人交流、易货,并赠送石碑以示友好。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斯里兰卡是首个以政府声明形式支持的国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指出,搞好政策、设施、贸易、资金领域的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10年来,一个个项目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开花,拉近了各国人民的心。

  “小而美”的民生工程

  “电视就像是我的另外一双眼睛,让我一下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原来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好玩的!”一名9岁的尼日利亚小男孩说。得益于中国援非的“万村通”项目,许多非洲村民看上了信号稳定、内容丰富的数字电视。

  “万村通”项目,旨在为非洲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强中非人文合作计划中的一项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立竿见影啊。”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

  在柬埔寨,中国帮助16个省修建1800余口深水井、近130座社区池塘,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居民饮用水源短缺及用水卫生问题;

  在太平洋岛国萨摩亚,中国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援建综合性示范农场等农业推广体系,累计培训上万人次;

  在赞比亚,太阳能磨坊厂为民众供应充足的玉米面粉,提升当地农产品附加值;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成为当地的致富草……

  一个个“小而美”“实且惠”的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于共建国家人民而言,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具体而可感——是水和电、是路和桥,是学校和医院,是丰厚的薪水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现在,你可以在柏油路上驾车去往乌干达的不同地方,而这些路多数是中国企业参与修建的。”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总书记理查德·陶德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共建国家的联通与发展,受到当地民众欢迎,这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吸引力所在。

  树起友谊的丰碑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主席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沁”(Chin),孟语意思为“中国”,这个名字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阿里法·沁出生于2010年。她出生时,母亲杰娜特因为患有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逢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次在孟加拉国执行“和谐使命”任务。接到求助后,医院船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

  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杰娜特最终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儿和刚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妻子,孩子的父亲特意为女儿起名为沁“Chin”,来表达对中国军人的感谢。他说,要让女儿记住中国,记住她的救命恩人。

  “沁在信中讲述的亲身经历是中孟友好的生动写照。”在给沁的复信中,习近平主席说,“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拥有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千年友谊代代相传,务实合作步步推进。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问孟加拉国,中孟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孟加拉国是南亚首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

  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早有深远的洞察:“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是21世纪中巴友谊新的里程碑。目前,瓜达尔港自由区、中巴友谊医院等项目已建成或在建,中国向瓜达尔民众捐赠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建在哪里就要在哪里树起友谊的丰碑”,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巴拿马时叮嘱道。今天,巴拿马运河四桥、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大型项目已成为当地地标,中国商品日益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巴拿马运河管理局金融战略问题专家埃迪·塔彼罗感慨:“‘一带一路’合作不是谁征服谁,而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助。”

  在相遇中相知,在相知中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人们心手相连,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

  今年9月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来了30多位来自泰国的学生。接下来一年,这些学生将进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

  让泰国学生到中国,接受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技术学院首先开始的合作,以中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命名。

  鲁班工坊里没有鲁班,却有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等70多门专业技能课程。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吉布提青年奥斯曼,从小就有一个“铁路梦”。听说吉布提鲁班工坊招收铁道类专业的学生,他马上就去报名。“我的家庭条件特别不好,能被鲁班工坊录取吗?”面试时,奥斯曼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中国面试官说:“我相信你,如果好好努力,你也能成为吉布提的鲁班。”经过层层选拔,奥斯曼成为首批24名新生中的一员,未来将直接参与亚吉铁路建设。

  “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说。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同共建国家积极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共同实施联合考古和文物修复项目……10年来,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交往等,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纵观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书写了许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故事。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对友谊的珍视。

  这种珍视,无关远近——“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这种珍视,关乎民心——“我们都应该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各国人民都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心之间,有“路”相通。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