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0:54:25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桂林2月6日电 题:广西龙胜龙脊千年村寨民众喜领逾千万元“年终奖”
作者 欧惠兰 杨宗盛 韦吉阳
2月6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举行年终旅游分红,282户1381人共分得725万元(人民币,下同),户均2.5万多元。潘应芳一家领到村集体旅游分红43974元,为全村最高。
临近春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内的1000多户村民陆续迎来了旅游分红,1100多万元的“年终奖”让他们高高兴兴过新年。
2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在等待领取旅游分红金。潘志祥 摄七旬的潘应芳这几年种了8亩稻田,与许多稻农一样,春种秋收,四季劳作。不同的是,他和当地村民的稻田有个响亮的名字——龙脊梯田。据专家考证,龙脊梯田有2300多年历史,素有“世界梯田原乡”的美誉,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大寨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
“2003年村里修通公路前,家里种的5亩稻田粮食只够一家人吃,还要外出打工。村里开发旅游后,每年有旅游分红,这几年我种了8亩田,2023年水稻收成40多担,农忙时节我也会请附近的村民来帮种田和收割,如今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潘应芳感慨道。
2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领到旅游分红金,喜笑颜开。杨宗盛 摄2003年以前,大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是当时龙脊瑶寨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大寨村引入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脊旅游公司),以“企业+梯田+农户”的模式参与旅游开发,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按一定比例给村寨分红。
从大寨村走出的“80后”余琼通2013年回乡旅游创业,把家里的老房子改成有12间房的小客栈,2017年又在原址升级为一栋4层砖木结构的精品民宿,带领当地村民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旅游收入。2021年余琼通当选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03年分红2.5万元,2008年分红14.7万元,2013年过百万元,今年分红有725万元了。”说起每年村寨的“年终奖”,余琼通如数家珍。“如今村里的分红项目,分配比例有70%奖励按种田面积分给村民,梯田‘五一’劳动节之前灌水、延期收割等都有奖励,2023年景区门票分红也由7%提高到了9%。”余琼通介绍。
2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领到旅游分红金,喜笑颜开。潘志祥 摄曾经,坐拥绝美风景,却因为偏僻封闭、开发滞后,世居龙脊景区内及沿线的壮族和瑶族民众常年辛苦耕种山间薄田,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不少家庭需要政府救济和外界资助,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谋生。
现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大寨村、平安村、龙脊村与龙脊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梯田景区,村民们用梯田、民族村寨等资源入股,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收入年年攀升。
2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在排队领取旅游分红金。潘志祥 摄“虽然现在是淡季,但我们通过做好现有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延伸,缩小淡旺季差距。通过龙脊梯田冬天放水和‘夜龙脊’灯光展示,增加龙脊梯田冬季的观赏性,旅游收入较2022年大幅增长。”龙脊旅游公司董事长李文家说。
当地特色传统农耕文化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翻耕、耙田、梳秧、插秧、割禾、脱粒、晒谷等十二道农活吸引中外游客,梯田上产出的稻米,因生态绿色也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另外,龙脊景区沿线的金江村、黄江村、和平村等6个村的民众也坐享旅游开发的红利,通过开农家乐,销售本地农产品,实现脱贫的同时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年终也享受旅游分红。(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