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4:32:56 来源: sp20241227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城市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落实到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就要做到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等一切城市工作都要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工作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城市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衡量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聚焦点。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做好城市工作,要充分尊重、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不能盲目扩张。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积极探索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治理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和谐布局。加强系统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还要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环境、发展机会留给人民,让市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绿色生活、更加公平地获得发展机会,努力打造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
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主体,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深厚根基。城市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城市未来发展更要依靠人民。推进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和保护人民在城市发展中的首创精神、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共同促进城市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要让人民群众唱主角,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以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为抓手,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素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