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09:16:09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合肥12月21日电(赵云涛 杨大伟)截至12月20日,长江芜湖段土著鱼类资源丰度较去年增加7.94%,全长、体长和体重分别增加11.64%、11.38%和34.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江芜湖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生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这背后,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赋予长江的一双明亮“慧眼”。
“智慧长江”平台是安徽省芜湖市为了破解长江大保护“九龙治水”困局,在安徽省率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打破部门间信息和行政壁垒,创新打造的综合管理平台。2020年上线以来,不仅成为芜湖在长江大保护上的创新解决方案向全省输出,还作为先进经验在第十二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分享交流。
如果说平台是“大脑”,那么全天候收集视频信息的300多个摄像头则是“眼睛”。依靠人力在后台逐个监控的效率不高,有鉴于此,乘着“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建设的东风,平台研发团队原创了雷达初筛、雷达视频联动筛查、视频精准识别等算法,在全国首创异常船只轨迹、高发江段时段等模型,迭代新增识别岸边人员违法垂钓和撒网、自打自吸冷磅采砂船等模型,对江面所有船只识别过滤,精准跟踪监控异常船只,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特征,即可自动拍照留底、视频录制、预警提醒。
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智慧长江”平台的视觉系统已从早期的卫星遥感全面向人工智能尤其是图像增强识别等技术迭代,通过大量的图像训练,近半年识别准确率提升60%。有了更加敏锐的“眼力”,执法部门的“脚力”显著增强。芜湖市渔政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视觉算法的不断升级,系统的报错率不断下降,我们执勤人员的出警越来越精准,执法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水上联合执法指挥部今年已开展联合行动645次。
与此同时,更加敏锐的“眼力”也带来了更加充沛的“脑力”。这些视觉捕捉的信息全面接入水务、农业农村、海事等10余个涉江部门业务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形成长江保护专题数据库,集成为数字长江的“最强大脑”。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如今,在更加清晰的“智慧天眼”洞察下,芜湖市涉江违法线索从系统预警至办结反馈平均用时仅2小时,长江芜湖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