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 | 文博)走进北京国子监:跨越七百余年 共赴文脉之约

发布时间:2024-12-15 08:47:46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北京11月9日电  题:走进北京国子监:跨越七百余年 共赴文脉之约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鱼跃龙门榉木尺、前程似锦主题香囊、独占鳌头文创雪糕......现年28岁的北京市民徐大海与朋友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文创空间(下称文创空间),在此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这是他们在现代社会触摸历史、感受古风雅韵和时代气息的一种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是北京市唯一的牌楼街,肃穆静谧的古代建筑群——国子监与孔庙坐落于此,比邻而居。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北京国子监以“古代中央大学”的身份,承担着传统文化教育职能,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成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部馆员李晓頔介绍说,国子监通过东侧持敬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传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游走于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红墙金瓦之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穿过国子监的第一道大门——集贤门,经太学门向北,迎面可见清乾隆年间建成的琉璃牌楼,正面与背面分别是乾隆御笔亲题的“圜桥教泽”与“学海节观”。

北京国子监内的琉璃牌坊是中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琉璃牌楼不远处是一座彩色雕像——鳌。如今,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抚摸雕像头部,取在学业上“独占鳌头”的美好寓意。琉璃牌楼以北,是坐落于圆形水池中央,通过回廊环绕的辟雍殿。

  “经过明永乐、正统、嘉靖年间几次大规模的修缮和增建,国子监形成了三进院落,清乾隆年间又增建辟雍殿,形成如今的格局。”李晓頔表示,增建的辟雍殿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设计亮点是以抹角架梁代替立柱,室内空间宏伟宽敞,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明堂辟雍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北京国子监内的辟雍殿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古代皇帝讲学场所。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兼有律令、书法等课程。”李晓頔表示,国子监刊刻颁发的许多儒家经典、文史书籍,起到了统一全国教材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在国子监上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曾有不少“留学生”。李晓頔说,琉球、朝鲜、越南等地学生均曾在北京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将中国文化带回国内,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穿越七百余年岁月,国子监依然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和怀念孔子所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至今已举办了14年祭孔大典,每年通过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和望燎等环节,让参与其中的各界人士和游客共同缅怀至圣先师孔子,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同时感受传统礼乐之美。

9月28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祭孔大典活动。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燕京说,该馆还举办“太学·寻迹”、国学文化节等活动,并在国内开展文化巡展,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品牌文化活动,引领更多民众认识、了解并体验优秀国学文化。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国子监?除了创新开发多类社教品牌活动,一款款精致典雅的文创产品也走进年轻人的心。

  在文创空间,一款名为“独占鳌头”雪糕尤受欢迎,设计取自国子监标志性建筑元素及独占鳌头的文化元素,饱含祈愿莘莘学子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美好祝福。游客在“咬文嚼字”中品味古迹,更能在余味未尽之时发现木签上送出的“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逢考必过”等美好祝福。

  “年轻人的热爱和期待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燕京说,该馆将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