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脱贫地区新春蹲点见闻

发布时间:2024-11-30 11:51:21 来源: sp20241130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脱贫地区新春蹲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深入脱贫地区,品味乡土中国的浓浓年味儿,感受老乡们生活生产中发生的喜人变化,记录广大乡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西海固移民群众的这个春节殷实而忙碌。

“春节放假,初八前我一个人负责管理19个大棚。”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光彩村村民刘思胜卷帘、放风……一通操作,朝阳已西落。

51岁的老刘是个精干的庄稼把式,去年红寺堡水发浩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改制,凭借踏实肯干,他从“打工人”升级为“农业合伙人”。

上图:2月4日,在宁夏红寺堡水发浩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光彩村村民刘思胜在大棚里干活。(新华社记者 邹欣媛 摄)下图:2月4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东方社区,居民们忙着社火排练迎新春。(新华社记者 邹欣媛 摄)

“我负责管理,公司负责销售,种出的蔬果卖出后,再和公司分成。”他说,“去年夏天3个月时间,5个棚就挣了5万元,我马上追加到19个棚,今年8月前还能赚上差不多20万元。”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居住着20多万来自西海固的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

老刘是第一代移民,经历了搬迁带来的变迁:刚搬来时四处务工,一个月挣几千元;如今,在家门口干,一年能赚20多万元。“现在的生活就是《山海情》的续集,今年打算加盖新房。”刘思胜说。

这个春节,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生代”,都在新家园不断找寻向上发展的“增量”。

22岁的康艳,春节只给自己放了3天假,网店还在运营,3天已有2000多个订单待发货。

在她位于红寺堡区电商孵化中心的工作室里,待发快递堆成了小山。

过去一年,康艳卖头巾帽子,网络销售额超500万元,不仅还清了家里欠债,还买了车和150平方米的新房,成为大家眼中的“人生赢家”。

而就在两年前,父亲突然病故,家里欠了几十万元债……康艳辞去城里的工作,在政策支持下,抓住家乡发展电商的“风口”,成功创业。“上个月,刚开通跨境电商,今年要带着乡亲们把货卖到国外去。”康艳说。

“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让家乡摆脱相对贫困,而不是摆脱相对贫困的家乡。”最近,康艳在红寺堡第一届电商供应商大会上向创业的年轻人说。

【小康数据】2023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脱贫劳动力务工总规模达到3396.9万人,超过年度任务目标377.7万人。

【记者手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脱贫地区群众在各类政策的帮扶下,不懈努力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持续上演。这份勇于自我突破、接续奋斗的精气神,源自新角色、新本领、新理念的助推。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不仅产业就业要夯实,内生动力也要巩固拓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我们‘村晚’是我开场的,大家看我们村漂亮吧?”

春节里,50岁的湖南省邵阳县新田村村民陈友平在家里直播。

上图:2月1日拍摄的湖南省邵阳县新田村的村居墙绘。(新华社记者姚羽 摄)下图:2月13日,湖南省邵阳县新田村村民陈友平在家中用手机直播。(唐圭摄)

陈友平记忆中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14年前也是春节,他带着心中的不甘离乡务工。“地养不活人,村民邻里间鸡毛蒜皮都是大事,想换个活法。”陈友平坦陈当年的心态。

陈友平在广东漂了8年,换了很多工作,却没攒下钱。听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他给村支书陈海兵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响起了乡音:“你回来,有啥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

回村后,陈友平一家住进了扶贫安置房。这些年,他眼看着村里“一天一个样”,用乡亲们的话说:层林染绿了山头,天然气接到了灶头,5G网络覆盖了墙头,道路连通了外头,公交开到了村头,好日子还在后头!

“村子敞亮了,村民的心也跟着明亮了。”村妇女主任蒋海霞说,现在村里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的活动丰富多彩,开会议事人齐心也齐。

基础设施改善,乡风文明提升。这几年,新田村出台村民自治章程,建成文体广场和百姓大舞台……2023年,新田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陈海兵说:“村民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怎么让日子过得更好。”

“我们新田村,也叫‘心甜村’!”乡亲们说。

【小康数据】我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记者手记】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如果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的美丽村容是乡村振兴的“面子”,那么,团结和谐、奋发昂扬的村民就是乡村振兴的“里子”。让人文之和、环境之美“有里有面”,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真正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乌蒙山腹地,云南省盐津县蒿芝村。

36岁的乌骨鸡养殖大户袁彬,这个春节比平日更忙。

除夕前的销售高峰,他的直播间每天能卖出50到100单。就连年夜饭袁彬夫妇也是在乌骨鸡庄园吃的。

袁彬的乌骨鸡庄园依山而建,一群群乌骨鸡林间觅食,一座座吊脚楼式的鸡棚矗立山坡。这样的鸡棚庄园里建了116个,每个能养500只鸡,还安装了可视化溯源系统。

“养了10多年的鸡,现在在鸡棚里就能把鸡卖到全国各地,在手机上就能监控鸡棚情况,以前做梦都没想过。”袁彬说。

上图:2月2日,袁彬(左)在乌骨鸡庄园进行直播。(陆志秋 摄)下图:2月6日,袁彬(右)在查看乌骨鸡产品。(袁思云 摄)

蒿芝村乌骨鸡养殖历史悠久,但地处乌蒙山区,曾是典型贫困村。这几年,盐津县大力发展乌骨鸡产业,建立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乘上产业发展东风,袁彬的乌骨鸡养殖规模逐渐壮大。

如今,山还是那些山,袁彬已将乌骨鸡卖到全国各地。这背后是他为打开销路进行的探索:他尝试电商直播,直播间就设在鸡棚。产地直销、直播选货……他的直播间经常“爆单”。去年9月,袁彬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搞电商直播,把他们培养成了月薪近万元的带货主播。

“直播只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以销促产,产业才能更壮大。产业要持续发展,还要以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扩大市场份额,品牌化经营。”袁彬向记者介绍着他的“生意经”。

解开“流量密码”,接续摸索“财富密码”:在袁彬带动下,全乡600多户农户养鸡增收。目前,这样的乌骨鸡养殖基地在盐津县10个乡镇还有128个,综合养殖规模达150万只,2023年带动423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户均增收4100元。

趁着返乡过年,有村民向袁彬取经,也想在家乡创业。“电商直播培训实操基地正在筹建,无论是销售还是养殖,欢迎大家一起干。”袁彬说。

【小康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

【记者手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好“土特产”文章,仅是硬件投入还不够,还要赋予脱贫群众知识、能力和手段,提“志”增“智”,让群众在市场浪潮中培育自我“造血”能力。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将为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提供强大驱动力。(记者刘紫凌、侯雪静、邹欣媛、袁汝婷、林碧锋、姚羽)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