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4:38:57 来源: sp20250107
坚持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激发农民增收新动能,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夏粮入仓,安徽省涡阳县种粮大户宋来宝算起账,“新麦上市,每斤1.21元,价格挺稳的。这些年,用上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节省用工成本、农资投入,每亩地收益有700元左右,丰收又增收。”
来自山东省嘉祥县石腊屯村的陈庆成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月工资7000多元。“前几年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焊培训班,找到对口工作,工资也涨了。”陈庆成说。
无论是耕耘田畴,还是在外打拼,一本本农家账里饱含勤劳付出的汗水,更满载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翻开中国经济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6.6%,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2和2.1个百分点。在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居民,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进一步凸显“民生大账”成色。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促进城乡经济循环、提高国内大循环覆盖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农民就业压力较大等制约增收因素依然存在。因此,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激发农民增收新动能,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坚持系统发力,拿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开掘农民增收新空间。比如,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来源的大头,上半年各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和工厂车间为稳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7.3%。随着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各地要在就业指导服务和供需对接上下功夫,完善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劳务品牌等机制,让更多农民工端稳“饭碗”。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左右,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带动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1.5%。这启示我们,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蕴含增收新潜力,要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发展休闲采摘、科普研学、体育赛事等新业态,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挖掘农业农村多元价值。
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向改革要活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优化政策供给,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但短板也是“潜力板”,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多下功夫,让农民腰包更鼓,不断释放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9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