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超市”里的洋面孔

发布时间:2024-11-18 19:43:17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社 义乌5月26日电 题:中国“世界超市”里的洋面孔

  作者 徐雪莹

  索马里青年哈齐如今是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一家贸易公司的客户经理,负责将中国的优质二手汽车销往海外。

  今年是他来中国的第7年。在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出于对中国科技和智能汽车的兴趣,他选择了这份工作。熟悉出口国产业发展,精通英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是哈齐面对海外消费者特别是众多非洲顾客时的独到优势。

  “中国拥有性能良好、品质过硬的汽车品牌,同时也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让这些高质量的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行驶。”哈齐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

  不只是哈齐,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出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用中文向发饰批发店老板砍价的非洲人、推着婴儿车携家人逛毛绒玩具区的阿拉伯人……各展区内不时传来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交谈声。

  数据显示,今年3月1日以来,日均在义乌外商已超过2.2万人。其中常驻外商人数达1.5万多人,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在义乌的外商总数约占中国浙江全省五分之一。

  “这里有不少非洲人来购物、做生意,表明中国是世界的家园,能容纳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坦桑尼亚非亚青年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布赖顿·马勒凯拉告诉记者。

  25日,参与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的非洲青年们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各类展厅,观看直播带货,透过“世界超市”义乌这扇窗口感受中国外贸的发展。

  而在非洲,中国产品也已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马勒凯拉提到,在坦桑尼亚,人们能通过线下零售购买到华为等中国品牌。物美价廉、产品层次多样化,均为中国商品的优势,不同经济水平的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

  当前,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2821亿美元,较2000年增加了近30倍。

  “保持中非贸易增长有益于双边发展。”而对于中非贸易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马勒凯拉表示,除了规范双边贸易税费政策外,非洲当地政府的管理及本地配套产业发展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他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汽车产业为例,当本地民众有能力修好发生故障的进口汽车,非洲大陆上的中国优质汽车也将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完) 【编辑: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