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冬货”产销忙 催热“土味经济”

发布时间:2024-12-15 20:03:5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绍兴11月29日电(记者 项菁)菜场“新贵”冬笋、“橘中爱马仕”红美人、“美食五味肉”甲鱼、“下饭第一香”腊肠……大雪节气降至,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天气渐寒,一批批冬令美味新鲜出炉,催热了冬日里的“土味经济”。

  瞄准竹鞭附近区域、刨去表面的土层、切断根部……一早,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会篁村村民就拿上锄头,到竹林里寻找有裂缝的小土包,挖掘鲜嫩成熟的冬笋。“今年天气适宜,笋的质量好,甜又脆。”村民罗长荣欣喜道。

农户展示新挖的冬笋。余斌 摄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仅从长塘镇看,当地共有竹林面积1.5万亩,竹笋年产量约3万吨,是当地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

  为促农增收,当地成立多家竹笋合作社和共富工坊,如今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冬笋。长塘镇“株够可以”竹笋产业共富工坊负责人罗彩霞称,“冬笋刚上市,2万多斤就被预订了,主要是上海、苏州、杭州的客人。”

  浙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食物生长和培育提供了绝佳环境。在浙江沿海一带,柑橘也成了这个冬季的“明星”产品。

  宁波象山地处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连日来,晓塘乡田间地头弥漫着柑橘的清香,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象山红美人”柑橘,橘农迎来丰收季。“橘二代”顾芷宁称,价格和往年差不多,零售价每斤30元左右。

红美人柑橘。象山县农业农村局 供图

  “象山红美人”柑橘因果皮光滑、肉质细软、糖度高、降酸早、香味浓,而被称为“橘中爱马仕”,是广大橘农心中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今年以来,该县创新启动“象山红美人”碳标签工作,推广运用低碳种植技术,在包装上加注碳足迹标签,推动柑橘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蜜橘也是今冬各大市场上的香饽饽。在“中国蜜橘之乡”台州黄岩,蜜橘种植已有1700多年历史,今年种植面积约5.4万亩,销售产值超4亿元,亩均产量有望较2022年增加10%。

  纵观“浙产”的冬日美味,除了瓜果时蔬,还少不了“土味肉食”。

甲鱼冬捕。余斌 摄

  这些天,在江南水乡——越城区富盛镇“渔父农庄”甲鱼养殖场,农户们手持专用钢叉,开启了一年一度冬捕。据养殖场负责人蒋天明介绍,养殖塘采用“渔鳖草”混养的生态循环模式,严格控制水质和放养密度,同时尽可能模仿野生甲鱼的生长环境,提升品质、促进增收。

  “来尝尝新出炉的腊肠……”中午时分的安昌古镇摩肩接踵,海内外游客畅游水乡之时,也会打包带走一些腊肠、腊肉特产。

  家家户户晒腊肠正是江南古镇的“过冬仪式感”。每年立冬后,绍兴安昌古镇便热闹起来,腊肠、酱鸭、腊肉、鱼干等土特产飘香四溢,民居廊檐窗前、沿街廊下入目皆是,整条古街喜迎销售旺季。

古镇居民抢晴晒肉。项菁 摄

  一系列地方美味凭自身实力强势“出圈”,透过这些“土味”,人们既能发现“鱼米之乡”浙江地域的独特性,亦看得见“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浙江之道。(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