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6:52:33 来源: sp20250104
10月3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第五届寿险业转型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活动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要求,提升人身保险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党委书记、总裁利明光参加此次活动,并进行了“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的主题分享。
利明光指出,“《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保险业迎来了新的春天。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什么,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意见》重点阐述的内容。”
围绕如何树立大保险观,有效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利明光结合中国人寿的实践,分享了四点体会。
树立大保险观要融入大局
发挥保险核心功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平衡好金融的功能性盈利性,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意见》中提出,“发挥人寿保险的家庭保障和财富传承功能”。国家繁荣昌盛是保险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行业必须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自身价值,把健康、养老、财富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推动健康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首超9万亿,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的诉求与日俱增。当前,保险业要在商业健康险上持续“扩面提质”,大力拓展长护、失能保险,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的保险保障,持续提升健康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商保目录,丰富分层次、多元化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强化对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保险保障,更多地将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我国总储蓄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上,从一般储蓄向养老储蓄转变空间很大。保险业应抓住《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在全面风险保障、长周期资金管理、产品服务融合等方面的专长,做强两全、年金等商业养老业务,做大个人养老金,创新发展更多缴费灵活、保障适宜的养老产品,丰富年金领取方式和期限,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增加全社会的养老储备。
着力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超250万亿,但保险在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比较低,可提升空间巨大。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好险资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和优势,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用好用活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客户充分分享长期投资回报,用专业能力守好老百姓“钱袋子”。
树立大保险观要顺应大势
找准保险发力点
当前,我国已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社会、经济、人口均发生重大变化。保险业应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把握大势中推动自身变革。
把握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强化“产品+服务”供给。人口老龄化趋势之下,人口的数量型红利正在向结构性红利转变,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速从风险补偿、财务保障到风险减量管理、服务保障转变。这就需要行业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充分发挥作为支付方的优势,积极整合医疗、健康、养老、护理等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精准适配的各类服务,重塑保险的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构建“产品+服务”新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强化分层分类的保险服务。共同富裕、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保险业要服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满足中等收入和高净值群体的保险需求同时,为新市民、新业态等大众群体提供更可负担、更可及的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障,促进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持续发展县域保险,紧盯人口流向,动态调整机构布局,大力推进普惠保险,提升运营服务效率,用保险独特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用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时代的融合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行业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行业传统禀赋优势、与客户经营全流程全周期、与公司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改善销售和服务体验,赋能产品开发创新,提升经营效率,培育行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
树立大保险观要行走大道
坚持经营基本规律
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明显上升,保险公司必须坚持做正确的事,以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寿险是长周期经营的行业,保单负债期间一般跨越多个经济周期,背后寄托了长期信任。近年来,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保险公司应当以长周期的视角做好当期的经营决策,把稳健经营作为基石,把长期业绩表现和价值增长作为导向,坚持发展长期属性、保障属性强的业务,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实现穿越周期。
必须强化资负联动。寿险业务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公司经营全链条、全流程的决策中,资产和负债必须充分、高效互动。保险业应积极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大力发展包括年金、两全、健康险等各类险种,创新发展分红型等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科学管理负债成本;资产端也应当充分考虑负债期限、成本、流动性等特征,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并更多地参与到负债端的决策之中,实现负债到资产、再到负债的双向奔赴。
必须加快销售渠道转型。销售转型关键在于提升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能力。监管机构推行报行合一,分层分类经营,就是强调转变销售模式,提升经营效率,为行业销售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保险公司应当把握政策机遇,以客户需求洞察为起点开展各类销售活动,提升多元产品承接、场景化销售、长期服务陪伴等专业能力,实现供需更加精准适配,带动价值和效益的提升,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树立大保险观要担当大义
用文化净化行业生态
行业不仅要加强硬实力的建设,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一方面,要充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总书记提出的“五要五不”的要求,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行业要从根本上弘扬“义利兼顾”的经营观、价值观,做好信用体系建设,紧抓合规意识提升,让所有从业人员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始终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践行金融为民最基本要求。行业要始终坚持专业诚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严格执行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要求,帮助消费者理解、选择合适的产品服务,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长期以来,中国人寿致力于发挥保险的功能性,满足广大客户的保险保障需求。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近6亿人,年赔款、给付各项支出金额超1400亿,承保老年人客户群体超9600万,积累具有养老属性的准备金规模接近4万亿元;健康保险覆盖群体、保险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为1.8亿农村人口提供风险保额超50万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保险的温暖。发挥保险耐心资本优势,有效服务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200亿元,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700亿,累计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2万亿。始终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多项核心指标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截止到三季度末,中国人寿总保费已超6000亿,总资产超6.4万亿,新业务价值在保持行业第一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继续保持高位,风险综合评级连续25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
“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已经起航,《意见》开启行业新的发展周期。中国人寿将坚决践行大保险观,以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为己任,为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利明光表示。(中国网)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