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尔滨”:新质生产力孕育“新风景”

发布时间:2024-12-23 05:54:44 来源: sp20241223

今年初,因冰雪游火爆“出圈”,哈尔滨一跃成为“顶流”城市。而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座追“新”逐“质”的发展之城,正在上演“新风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发掘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

企业看前景:变“样品”为产品

一颗卫星如何上天?在“尔滨”可以找到答案。

正值暑期,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装配测试试验中心里,一片繁忙景象。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科技团队,创新推出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不仅提高效率,还大大降低成本。

有着“中国航天第一校”美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小卫星技术研究,积累了近30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然说,作为哈工大卫星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依托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团队组建,致力于提供卫星研制全过程解决方案,已带动一些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将更好发挥“链长”作用,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坐拥哈工大、哈工程等48所高校及诸多科研院所,哈尔滨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电力装备等领域底蕴深厚。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入驻企业15家,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转化生成科技型企业29家。以哈电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中国航发东安、东北轻合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央企在这里扎根,为打造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在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彬看来,破解创新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促进更多“样品”在本地变为“产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哈尔滨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

2023年,哈尔滨市明确提出,大力支持科技人员持成果创办企业(含技术入股)和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励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围绕人才创业和成果转化开展投融资和经费支持。

政策支持的含金量,推升着科技企业的含“新”量——

哈工大机电学院成果转化项目、思哲睿智能手术机器人顺利投产,打破高端医疗装备国外垄断;哈工程联合哈电集团成立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实现量产;面向大健康,星云医学加快建设数字化基因检测医疗健康创新中心。

留住创新成果,关键在转化。哈尔滨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中试基地、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广搭平台、撮合对接,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创新资源落地开花。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3.5亿元,增长53.2%。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1.4%、15.9%、127.3%,呈现总体平稳、回升向好态势。

政府看“大账”:以“耐心”强信心

晴空之下,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联合飞机基地上,一排排农业无人机、救援无人机等造型各异、颇具动感,引人瞩目。这是联合飞机集团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航空生产基地。

哈尔滨市平房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副局长李秀林说,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哈尔滨发展航空产业有优势、有潜力,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需要给予企业长期、稳定的陪伴与支持。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及时解决各种难题;认真梳理从项目选址到施工许可全流程,有问题提前予以解决;专班工作人员提供领办、代办服务,推进项目审批速度……

“我们的产业基地于今年4月动工、8月封顶,进展迅速,离不开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说,接下来将在哈尔滨打造大型无人机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基地、有人机无人驾驶改造基地和无人机产业生态链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无人机10000架,新增就业200余人。

这是哈尔滨早规划、谋长远、耐住性子算“大账”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于洪涛说,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收益状况,更要着眼长远,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商业模式等诸多指标,帮助企业深挖潜力、树牢信心,为厚植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活水。

无独有偶。松花江北岸,在我国最北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内,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的超高纯钛、铝、锰、铜等生产线前不久进入试生产阶段。总经理于启明说,从项目立项到基建验收,一站式审批、容缺审批、分批次验收等一系列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提高了建设效率。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周国伟介绍,瞄准当前新型工业化前进方向,抢抓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机遇,全市组建22个专班,不仅覆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补齐短板弱项、锻造长板强项,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哈尔滨市不断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培育和驱动,哈尔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营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689.6亿元,增长28.2%。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签约项目52个,签约额340亿元,分别增长79%、28.6%。新登记企业2.79万户、增长15.2%,增幅居东北四市首位。

振兴看未来: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

今年2月27日,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可以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

“以战略性布局统领基础科研,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大科学装置将成为前沿科技策源地,有望助力脑科学、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仪器、辐照育种等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

生物经济是哈尔滨打造的四大经济新引擎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世界药企50强石药集团强强联合,组建成立哈尔滨恩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产品。这一项目正争分夺秒推进投产达效,力争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的创新科技,孕育着明天的“产业地标”。今年上半年,深入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哈尔滨市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10.3%。

发挥政策导向性优势,谋划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岛”和“中国星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星网动力、宇树科技、脉图精准等企业相继落户;成功获批国家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截至今年6月,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已累计注册企业663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哈尔滨新区科技局局长王迪说,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长极。

按照相关规划,哈尔滨市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重点打造航空、能源装备、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支柱型集群,卫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3个百亿级引领型集群,超前布局新空间、健康、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杨思琪)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