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六: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新时代“大国良师”

发布时间:2024-12-21 12:57:46 来源: sp20241221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系列推出第六篇《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新时代“大国良师”》,一起来看——

  弘扬教育家精神

  锻造新时代“大国良师”

  ——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六

  今天的中国,阳光倾洒,绿意盎然。大江南北的校园里,时时涌动着蓬勃的力量,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时间拉回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且紧迫,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饱含深切关怀。2018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举措扎实落地,我国教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专门提出要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6个方面全面完整地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高位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建设一支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一经提出就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系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学习热潮。

  今年2月,教育部启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25名优秀教师代表组成宣讲团,分赴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新疆等12个省份开展巡回报告,活动时间长达半个月。

  2月28日—3月11日,巡回宣讲开展期间,1.3万人现场参与,2939万人次线上观看,微博“教育家精神”“教育强国奋斗有我”相关话题持续引发热议。

  5月,教育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页面上线,全面展示了社会各界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的思想感悟,并以鲜活案例的形式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如何落地、开花。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典型引领下,牢记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广大教师身体力行,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把“师德师风”四个字转化为鲜活实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现象蔚然成风。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在50岁时主动请缨,前往偏远农村学校带落后班级,至今依然在农村学校班主任岗位上发光发热;中国医科大学教授马晓欣以“红医精神”为特色,在妇产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如今,教育系统正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内核,努力锻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支撑。

  通过教育家精神的高位引领,给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设定了新的标杆的同时,还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对违背师德、有损教师队伍形象的行为“零容忍”:在教育部党组常规巡视中嵌入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专项检查;通报师德违规典型案例,建立师德“黑名单”制度;全面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各地各校做到新入职教职工查询全覆盖。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累计曝光13批93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典型案例,坚决维护了教师队伍的纯洁,提振了师道尊严,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去。

  “强师”体系助力教师素质能力跃升

  教师,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已经实现了量质齐升,广大教师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培养造就着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从数量上看,全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8年的1672.85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1891.78万人,教师数量净增218.93万,涨幅达13%。这支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成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从质量上看,教师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教师队伍“短板”加速补齐——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乡村教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成为教师队伍中的“短板”。要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就必须把“短板”锻长。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教师;启动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从优秀退休教师中引智挖潜,服务国家战略急需;启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遴选优秀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支持帮扶县每县建好一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多措并举带来显著成效。目前,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76.01%。

  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教师支教的方式,在“输血”的同时“造血”,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还关系到能否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深度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外,西部地区还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于一体,教育作为重要稳定器的功能和价值尤为凸显。当薄弱地区的教师队伍逐渐庞大、素质逐渐提高,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更加牢固。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

  长期以来,教育部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启动“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实施“国培计划”,启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建设170个职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202家企业实践基地……

  如今,以200所师范院校为主体、近60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实现了由“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跃升,整体提升了国家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持续推进的专业成长,让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逐步增强,逐渐成长为好老师和大先生。如果说教育情怀让广大教师对教育充满信心,那么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才能让他们把教育信念转变成教育实践,把教育情怀转变成教育现实。

  教师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

  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教育云平台的名师工作室内,山东省特级教师、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袁丽,正在主持三年级语文教材《枣核》的课程资源编制。同步登录工作室的除了县内的6名教师外,还有远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的九山镇白沙小学教师胥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一起线上研讨、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了这节课的资源编写、上传工作。

  这只是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师技能的一个片段。从先后实施两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再到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教师研修”板块,开展暑假、寒假研修……随着教师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好帮手,在教师成长的可持续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师”机制构筑教师发展良好环境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6年过去了,教师地位待遇持续提升,尊师重教氛围持续浓厚。

  “从校到家、从家到校,一步就到。”这是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教师秦浩辉一直以来的梦想。2022年以前,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从家里赶往学校,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才走出校门回家。

  2022年,秦浩辉住进了学校的周转宿舍。“自从学校给我分配了宿舍之后,生活工作方便多了,不用每天跑来跑去,一出宿舍就是教室,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同时也解决了我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了。”秦浩辉笑道。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惠师。党和国家始终重视教师待遇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水平。6年来,党和国家在教育政策和资金投入上,都大幅度向教师倾斜。

  2018—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年均增长8%,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从61%增长到63.4%,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尤以对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的财政倾斜力度最大。2018—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

  此外,还建立了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发放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持续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一连串的改革举措给教师吃下安心从教的“定心丸”。

  截至2023年,中西部22个省份715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约7.3万所乡村学校,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额394元。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多万套(间),能够解决1500多万名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教师安居乐业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让广大教师舒心从教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温情厚爱。除了强化待遇保障,还要让教师有充分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6年来,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更加完善,尊师重教风气持续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考察学校、会见优秀教师代表、与教师座谈、给教师致信回信等不同方式,对教师致以节日慰问。

  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选树宣传“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教师重大典型,引领广大教师见贤思齐……

  当城市地标的灯光为教师点亮,当报告会场的掌声为教师响起,教师是光荣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人类最神圣的事业。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全社会都向他们投去了尊敬的目光。广大学生也在真切感受着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谁在为国家作贡献,这种示范引导作用是无穷的。健全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教育资源。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教育重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更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 | 张赟芳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