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约持续强化威慑态势

发布时间:2024-12-16 02:01:51 来源: sp20241216

2023年,北约在乌克兰危机延宕背景下加速改革。自2022年新战略构想发布以来,北约采取多种举措推动这一构想尽快落地,围绕所谓俄罗斯威胁和未来安全挑战,不断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威慑和防御态势。

重估安全威胁

随着北约新战略构想等文件出台,北约已基本确定未来10年战略方向,即应对所谓俄罗斯威胁和恐怖主义挑战。在欧洲局部冲突背景下,北约在欧洲地区全面“抗俄援乌”,同时在亚太地区谋局布势,谋求发挥全球性作用。

北约认为,当前世界正发生巨大变化,北约正从危机管理时代过渡到集体防御新时代。北约将做好长期支持乌克兰的准备,增加防务投入,提高武器弹药制造能力。同时,利用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机遇,保持技术优势,以更好应对未来战争。

为此,北约年内大幅增加国防开支。2023年,北约总体国防开支达1.26万亿美元,高于2022年的1.1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防开支为7430亿美元,北约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国防开支为657亿美元,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7%;法国国防开支为566亿美元,占GDP的1.9%;德国为681亿美元,占比1.57%。北约31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国防开支达到占GPD2%的目标。

强化威慑能力

2023年,北约以应对俄罗斯、恐怖主义威胁为目标,以强化联盟东翼力量为重点,以常规力量、核力量及导弹防御能力组合为基础,以太空和网络等新兴领域能力为辅助,全方位提升联盟威慑和防御能力。

加强联盟东翼对俄威慑防御。今年1月,北约向罗马尼亚部署14架预警机,执行持续数周的侦察任务。9月,北约1架RQ-4D无人机首次在芬兰上空执行飞行任务,为北约提供大范围监视和侦察数据。随后,美国向罗马尼亚增派4架F-16战斗机,加强黑海地区空中巡逻。9月28日,北约宣布向立陶宛派遣预警机,监视俄罗斯军事活动。

强化海上威慑和态势感知能力。今年2月,北约成立海底基础设施协调小组,7月,北约称将在海事司令部内建立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安全海事中心。8月,北约第二海上常备部队2艘舰艇,在地中海举行防空、反潜、通信、海上补给等课目演练。9月,北约在波罗的海举行为期2周的“北方海岸”年度演习。10月,北约批准“数字海洋愿景”计划,推动盟国与北约海上监视系统间的协作。

进一步贯彻总体太空政策。今年2月,北约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太空项目——“太空持续监视联盟”倡议,简化收集和使用太空数据的方式,加强监视和侦察能力。7月,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公报指出,安全使用和自由进入太空,是有效威慑和防御的关键。同月17日,北约正式建立太空卓越中心,进一步提升北约太空整体能力。

全面应对网络威胁。北约在维尔纽斯峰会上决定,各成员国将“前防后控”,采取更加主动的网络防御态势。9月,北约和欧盟举行会议深化网络防御合作。11月,北约在柏林举办首届年度网络防务会议,讨论网络安全和网络防御方面的战略和制度问题。北约还分别于4月和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锁盾-2023”和“网络联盟-2023”演习。

确保有效可靠核威慑。4月6日和28日,北约高级官员先后访问法国隆格岛核潜艇基地和英国克莱德核潜艇基地。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公报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核威慑可信、有效。10月16日,北约在南欧举行“坚定正午”年度核演习,美军首次派遣战略轰炸机参演。

谋求东进亚太

近年来,北约不断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维尔纽斯峰会公报指出,亚太地区的事态发展可能直接影响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2023年,北约持续深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国家的伙伴关系。

高层互访频繁。1月底至2月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先后访问韩国和日本,讨论加强双方网络安全和防务合作等议题。3月20日至24日,北约合作安全司军事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讨论当前伙伴关系和未来安全合作。7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4国第二次参加北约峰会。8月14日至16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出席在斐济举行的印太地区国防部长年度会议。

合作机制化。1月25日,北约启动“印太地区未来”倡议,进一步推动北约与印太地区伙伴合作。7月,维尔纽斯峰会结束后,北约分别与日本和韩国签订“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进一步提升合作制度化水平。此外,韩国和日本分别于5月和11月加入北约网络防御卓越中心。

联合演习增多。4月18日,日本和韩国参与了北约在爱沙尼亚塔林举办“锁盾-2023”演习。6月12日,日本作为除瑞典外唯一非北约成员国,参加北约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卫士-2023”演习。11月27日至12月1日,日本和韩国再度参加北约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网络联盟-2023”演习。(刘俊飞 陈岳)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