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临近,学者与侨胞热议——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4-12-15 12:40:39 来源: sp20241215

  农历新年临近,学者与侨胞热议——

  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徐令缘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影响力正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临近,学者与海外侨胞热烈讨论,表达对推动文化传播、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期待。

  蕴含思乡之情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为各国民众带去欢乐体验。

  “春节是重要节日。不久后,‘龙行龘龘,美美与共’2024年第34届鸡场街新春年景嘉年华会将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举办。今年,我们要挂起一千盏大红灯笼,还要举办‘中马友谊祥龙’舞龙仪式。”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介绍,“中马友谊祥龙”长约190米,仅龙头部分就重达60公斤,马来西亚纪录大全将它作为“最大舞龙项目”列入纪录。“通过春节的一系列活动,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文化走得更近,民心连得更紧。”颜天禄说。

  “春节是传统佳节,春节在海外也有长久生命力。”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王文超表示,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都将春节作为隆重节日,春节在这些地方传承着与中国相似的文化内涵与民俗心理。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牧认为,海外春节传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与当地华侨华人的文化习惯紧密相关。比如,在东南亚,当地华侨华人群体以闽南人、客家人、广东人为主,当地春节的庆祝方式就带有较强的福建或广东地域特色。同时,海外春节在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展现出文化内涵统一、但庆祝方式多样的特点。“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庆祝春节是一种传承,也是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对自我文化的追寻与表达。庆祝‘春节’不仅喜庆,也蕴含着海外华侨华人的思乡之情。”李牧说。

  促进民心相通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作为“浮动假日”,决议提出设在联合国总部和庆祝此节日的其他工作地点的联合国机构避免在春节这一天举行会议,并鼓励今后在起草会议日程表时考虑到这一节日安排。

  “联合国正式确认春节为联合国‘浮动假日’,海外华侨华人感到欢欣鼓舞。”瑞典华人总会名誉主席、北欧华人报社社长宗金波说,“春节得到世界认可是中国影响力、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西方国家虽然不过春节,但许多国家的民众都知道春节。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并时常邀请当地人加入进来。连续十几年,瑞典华侨华人、留学生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东亚博物馆举办庆祝春节的文艺活动,与当地人一同过年。”

  王文超认为,联合国设立春节假日,符合联合国一直以来倡导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宗旨。他说:“春节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至少有3方面原因:首先,春节的受众群体广泛,过节人口众多,加之大规模人口流动形成的文化消费和节日经济,春节受到国际关注;第二,春节的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敬祖祈年等核心要素,贺岁求吉的文化心理也易于实现跨文化传播。亲朋好友在拜年、逛庙会等民俗活动中分享喜悦、增进情谊,这符合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第三,中国政府长期重视春节节俗保护与传承,强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将春节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提升了春节的影响力。”

  写春联、剪窗花、挂灯笼、放烟花……无论离家多久、多远,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都依然保留着传统习俗,春节已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海外,春节成为一种文化纽带。春节是中华文化的综合性载体,它包含文艺、饮食、信仰等多个维度,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李牧说,联合国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体现了联合国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也说明中华文化受到更多国家与地区的认可。

  助力文化传播

  海外华侨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时常令当地民众耳目一新。外国朋友被中国春节的热闹和“年味儿”吸引,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引发各方关注,让我们看到节日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李牧说,“积极促成春节成为法定假日,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为春节文化传承拓展空间,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说:“希望中华文化不仅‘走出来’,也‘融进去’,受到更多海外民众的喜爱与接受。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通过华侨华人的努力,相信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春节的海外传播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显性的假日安排、节日氛围、节庆活动等,隐性的生产、服务构成的节日经济和消费也能见证节日文化的影响力。”王文超说,“节日生活为中华文化传播打开新局面、提供新机遇。接下来,我们可继续加强自身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申报节日节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跨国企业及社会组织也可进一步增进民间交流,促进节日经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善,助力提升节日节俗在海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