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进步 业界探讨未来着力方向

发布时间:2024-12-24 12:17:00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去年9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之后,我国开启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化的新征程。“聚共识汇力量 协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人民政协报社举行,专家、学者、企业及协会代表共聚一堂,总结该法颁布至今取得的积极成果并探讨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

  针对信息无障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对于信息无障碍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信部相继出台了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及30多项信息无障碍标准,同时产品服务由浅到深,近两年开展了关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的专项行动,2577家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了改造工作。

  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何川提及,在推动信息无障碍系列行标、团标、国标落地之外,结合视障群体对信息无障碍需求和应用情况,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也培训了一批具有IT行业工作能力的信息无障碍测评员,他们在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腾讯-中国残联公益组织联合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李航则分享了腾讯的信息无障碍实践:核心产品均已完成无障碍优化,40多项产品和功能服务障碍群体,应用了60多项无障碍专利,部分专利已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今年上半年还将上线腾讯视频“无障碍剧场”专区,同时升级“腾讯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计划向全国百余所盲校推广,助力视障青少年数字素养发展。

  有关无障碍设施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正逐步解决。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指出,曾经北京西直门地铁站的无障碍化是典型难题,4号线40多节台阶缺乏无障碍通道,现在也有了替代性解决方案。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则分享了门头沟沿河口村改造项目,通过各种适老化无障碍细节设计,让残障朋友坐轮椅也能通行无阻,让老年人安全行走。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框架式的法律,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推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的新规定、新举措和新制度,推进修订地方性法规,细化法律实施细则。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认为,信息无障碍建设的落实,核心问题是建立监管评测和认证制度;应尽快建立白名单制度,将评测认证的结果与文明城市的评比关联起来,以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

  技术进步也正成为助力无障碍事业建设的强劲动能。李航认为,数字技术对构建高质量的无障碍环境正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让盲者能看、聋者能听能讲,比如呼叫中心残疾人客服、短视频平台带货主播、才艺主播等新职业。生成式AI等新技术浪潮也在降低一些职业的门槛,如编程、设计等,给残疾人带来新的职业发展机会。适时把握技术变革,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平等。

  无障碍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需要全社会参与无障碍建设意识进一步提升。对于未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王向前认为,不能仅依靠法律的强制作用,更要依靠无障碍价值观所带来的信仰力量,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把培育无障碍价值观作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也强调,立法落地要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应该做无障碍宣传员,推动社会无障碍理念的普及。(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