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活传承与创新 推动非遗产业与校园人才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3 15:22:17 来源: sp20241123

自2019年6月1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以来,支持代表性传承人与高等学校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合作,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工作室,成为产业界在传承中实现非遗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实现非遗产业融合发展中,人才的教学研究如何走稳走实? 在近日于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开幕的“青春与非遗有约——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对非遗校园人才的培养探索,进行了展示。

此次展览汇集了42号非遗传习中心近年来在北京建筑大学、清华附中、附小,北航附中,赫德国际学校,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海淀实验二小等多所学校推广“非遗进校园”项目的教学成果,包含了非遗刺绣、拼布、旗袍手工制作、中国传统香文化、传统木结构营建、纸塑技艺等涵盖了多种非遗技艺的200多件师生作品。

另据介绍,此次展览由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42号非遗传习中心主办、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是北京建筑大学与学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共建的北京首家以老城文脉保护、城市更新和非遗文化传承为目标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因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42号,基地与绣华诗锦非遗工作室联合建设的非遗传习中心被命名为“42号非遗传习中心”。

 根据该中心主任董媛婷介绍,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他们以传承和创新作为课程的开发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的非遗传习课程。在他们的课程中,通常会准备大量的非遗艺术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甚至会将一些古董物件带到课堂,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前人的审美意趣和精湛技艺,同时,他们还会鼓励学生们去探索更加丰富的题材,使用创新材料和工艺去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能够统筹创新主体、协调各类优势资源,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势能。就非遗产业而言,要持续完善校园非遗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传承人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让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学生群体中焕发出新生机。

(责编:乔业琼、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