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发布时间:2024-11-16 09:12:45 来源: sp20241116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10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324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事关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锚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摘编》第一、二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言理财者,决不能治平天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我国金融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在全球大国中是唯一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金融系统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是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中央金融委员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金融工作的指挥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在重大问题研判、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风险应对、中央和地方金融工作协同等方面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成败。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关键是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并融入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全过程,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关键是落实属地责任。各省级和符合条件的市级党委金融委员会、金融工委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在办事机构上实行“三位一体”,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机构党的建设、防范处置风险、做好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上来,特别是要把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担起来,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生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加深对金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要坚持“三个过硬”标准,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兴衰,金融有责。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发金融危机,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挫,现代化进程可能迟滞甚至中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借鉴吸收各国金融发展经验,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基本要义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国虽然已是金融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什么是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市场广泛使用,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二是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有能力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是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影响国际定价体系。五是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健全,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六是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一是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二是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四是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五是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六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工作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摘编》第三、四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

  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我国金融事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聚焦民生重点领域,不断开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注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鼎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坚持金融惠民导向,为社会事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开发更多满足群众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和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缺少强健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繁荣只会是“虚胖”。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如果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酿成危机。古今中外,因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带来危机的实例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必须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不能脱实向虚。要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不能盲目扩张金融机构,不能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更不能搞庞氏骗局。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效保护不断积累的社会财富。

  全面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我国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关键是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好。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要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要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先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要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从一味追求高回报转向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合理回报,从满足大批量、规模化需求转向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

  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系统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绿色金融要乘势而上、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防范化解风险,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金融监管要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三、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摘编》第五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深谋远虑和系统谋划。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特别强,处理不善还会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要从政治大局出发,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又自带风险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抓住人、钱、制度三个关键,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管住人”,就是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看住钱”,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扎牢制度防火墙”,就是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现代化进程往往就被迟滞甚至中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防控风险的重中之重。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保持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权和责的关系。要坚持金融事权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二是快和稳的关系。当局部领域或个体机构金融风险极速爆发、损失持续扩大时,必须优先快速灭火;对于区域性风险,特别是长时间积累的问题,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重中之重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措施要及时,力度要够大,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三是防和灭的关系。要主动防火,治未病、抓前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金融乱象、金融泛化阻断在萌芽状态,决不任其野蛮生长;对非法金融活动要群防群治,及时发现认定,果断出手,打早打小,斩草除根。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金融监管体制和能力要适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扭转重发展、弱监管和风险击鼓传花、捂盖子的积弊,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补足监管法规短板,下大气力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要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要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切实提高有效性。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全口径出发加强各方面统筹协调,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无例外,提高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效果。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处理好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一时看不准、没有把握监管好的金融创新,可以先局部试点试验。要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增强监管穿透力,打造监管千里眼、顺风耳。要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早期干预纠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对监管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要严肃追责问责。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加强金融监管必须集中统一、协调配合,不能各唱各的调。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加强监管协同,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

  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实现经济行稳致远。《摘编》第六至第十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要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这一点上不能动摇。要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强市场资金流动监测,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体系,有禁必止,违法必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健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工具箱。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不断适应金融发展实践需要。要加大金融法制执行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都要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理健康的金融结构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关系,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融资结构,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完善机构定位,坚持大中小相结合,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金融体系。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遵循市场规律,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对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要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要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突出并做优主业。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更好利用全球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稳步推进准入后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要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必须以我为主,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以更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要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和引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经济运行是个动态的过程,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一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更要坚持契约精神,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二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金融行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三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稳健审慎经营,既看当下,更看长远。四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关键是解决好金融为谁服务、为什么创新问题,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五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