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11-22 20:49:56 来源: sp20241122

  在今年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安排,针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人口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和紧迫现实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深刻认识把握人口发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高度自觉。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口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厚植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相统一。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人既是社会生产的手段,更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本领,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更好发展。有利于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有利于通过掌握技能、畅通社会性流动,激发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正确把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重大关系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这一重要论述,深入分析研判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人口发展新常态的主要表现。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劳动力减少带来的综合效应,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深入研究、主动作为。

  把握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数量和质量辩证统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生产的必要先决条件,而人口质量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发展潜能。我们既要注重稳定数量,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广泛的社会保障覆盖,保持人口红利;更要注重提升质量,推动高质量就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本红利。

  把握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从总量看,我国劳动力数量仍将比较充裕。从结构看,我国劳动力大龄化明显,老龄化趋势增强。总量和结构相互联系,总量是结构的统合,结构是总量的表征。我们既要积极化解就业总量压力,整体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又要积极应对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既充分发挥大龄劳动力经验技术积累增厚的优势,挖掘银发经济等市场需求,又采取措施保持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既充分激励中青年劳动力干事创业,又稳定和提高重点群体劳动参与率,推动更多劳动者参与发展。

  把握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从供给看,我国人才依然不足,特别是技能劳动者还不能完全满足制造强国建设需要,一些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市场不相适应。从需求看,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发展对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供给和需求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统筹供给和需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为核心,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供需错位问题。

  把握好流动和分布的关系。从流动看,我国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流动日趋活跃。多种就业方式加快发展,灵活就业人员超过2亿人。从分布看,东部地区人口增加规模较大,而一些地区人口则出现减少。农民工跨省份和省份内流动趋于均衡。流动意味着发展的效率和市场的生机,分布则意味着发展的协调和市场的均衡,二者体现的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我们既要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出发,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推动产业随功能走、劳动力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间人力资源畅通有序流动;又要适应制造业配置格局和空间布局,统筹平衡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分布。

  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聚焦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坚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加快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创造挖掘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充分彰显人力资源价值。稳定劳动参与率,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就业,增加妇女劳动就业,加强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让更多人参与经济活动,稳定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要求。积极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使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长期重大任务。大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努力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积极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发展,聚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坚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支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增强制度可持续性。加快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巩固重大改革成果,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统一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信心和预期,更好开发和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坚持把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坚持基本分配制度,健全充分体现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激发劳动者创新创造活力,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构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以合理的工资收入水平体现人力资源价值。

  坚持把健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协商协调、争议处理、行政指导、监察执法、风险防控等机制,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坚持把推进人社数字化改革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驱动。让数字技术更好服务劳动力市场运行,促进人力资源供需有效匹配,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能。坚持把社会保障卡作为国家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居民服务“一卡通”,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作者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3日 14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