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设“有罪推定” 欧盟惹众怒

发布时间:2024-11-27 17:17:24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社 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尽管多家欧洲车企明确反对,欧盟仍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此举实为“有罪推定”,打压中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的意图相当明显。

  欧委会日前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从17.4%至38.1%不等。

  该反补贴调查启动之初,就遭不少欧盟政商界人士诟病。初裁结果甫一公布,又被宝马、大众、奔驰等车企公开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大众汽车集团也称,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围绕电动汽车问题,欧盟内部从成员国层面看分为两派:一派以德国为代表,自身车企实力较强,燃油车领域在华有较大份额与利益,怕中国反制会伤及自身,同时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对华合作有利于其追赶和布局未来,故主张在开放条件下自由竞争,不愿完全诉诸保护主义;另一派则以法国为代表,自身车企竞争力相对较弱,在中国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欧盟最终不顾业界反对,执意对华电动汽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表明后者在复杂利益博弈中暂居上风。

  在丁纯看来,欧盟宣布征收反补贴税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技不如人,越倾向于保护主义;反过来,保护主义又妨碍了欧洲车企在充分竞争中真正提高实力。

  中国业界对欧盟此举也表示强烈不满。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称,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调查程序显失公平公正,中国应诉企业根本无法正常完成调查程序,欧委会因此以所谓“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定中国企业高额补贴幅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指,此次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和以往有明显不同:不是基于欧盟企业的申请,而是欧委会依据其职权主动发起;不是基于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而是基于欧盟针对所谓“市场扭曲国家”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规定,本身就暗含对中国的“有罪推定”。

  崔洪建表示,这一系列反常足见欧盟此举并非单纯围绕经济行为的调查,而是沾染了政治考量,核心意图就是用不公平不正当的手段,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给自身产业转型制造缓冲期。

  但这一意图恐怕难以实现。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欧盟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 中新社 记者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相对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等,也与科学、合规、开放的政策引导有关。眼下一些国家推出贸易保护措施,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干扰,但无法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中欧经贸合作的密切程度,双方电动汽车经贸摩擦终需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架桥”而不是“修墙”,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最优解。(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