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成果迈步“生产线” “落地生金”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2024-12-24 17:55:30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济南7月22日电(孙婷婷 周艺伟)“我们公司研发的聚苯硫醚离心母液溶剂回收工艺包,一年能为企业节省成本30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22日,在位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智永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素娟介绍说,研究院为180多家企业提供工艺、安全、环保技术服务。

  上述研究院先后开发了甲基异丙基甲酮、一氯丙酮合成新工艺技术及废水中高沸点溶剂的回收工艺包,并全部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生产装置稳定运行,解决了产业链上的系统难题。

  在山东,像溶剂回收工艺包一样的科技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落地生金”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液流电池膜是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的核心部件,被称为液流电池的“心脏”。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东岳集团自主研发大宽幅质子膜加工涂布工艺技术,并投产了电解制氢膜和液流电池膜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电解制氢膜和液流电池膜大体量产业化生产。

位于泰安市新泰市的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制品研发、生产、方案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赵洁摄

  “我们选育出氨糖高产菌株,将玉米变成氨糖,生产过程绿色化,成本降低一半以上。”位于泰安市新泰市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发酵法氨糖生产线。该公司董事长卢健行介绍,公司围绕食品生物制造难题联合高校开展系统研究,实现了相关工业生产菌种的国产化。

  科技成果转化同样在农业领域“开花结果”。“通过装袋扎口一体机、发酵半熟料打孔接种工艺,蘑菇种植可节省用工50%、节省菌种60%。”聊城市东昌府区蘑菇种植大户许万昌向记者讲述了采用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许万昌致力于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栽培材料的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新农技”实现蘑菇高产。

使用育秧棉培植出来的水稻秧苗。董玉芳摄

  在位于淄博市沂源县的淄博华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托盘嫩绿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其根系深深扎入育秧棉里。“相比传统土质育秧,使用育秧棉每亩地可节约60元成本。”该公司产品生产事业部总经理徐营介绍,这款水稻育秧棉重量仅75克,价格约1元。“育秧棉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且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可直接在土壤中降解,是无环境污染的绿色健康纤维产品。”

  “播种时,育秧棉长时间保湿,能保护水稻根系,缩短返青时间。”公司副总裁岳耀辉说,在使用过程中,农民只需将种子播撒在育秧棉上,无需额外的土壤和复杂的田间管理。“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育秧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从实验室走出的农业微生态制剂,能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泰安市宁阳县将农业微生态制剂技术推广到设施大棚、农业种植中,实现了从土壤修复、微生物防控、植物营养到面源污染治理“四位一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剂同样是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玫瑰湖农业产业园内的研发重点之一。产业园工作人员杨凡表示,该产业园目前已研发成功免疫诱导制剂、降酸提糖美果制剂、授粉精华素3款生物制剂,均为微生物发酵的天然产物,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可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记者了解到,山东自2016年起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同时配套给予贷款企业实付利息40%、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今年,该省安排省级风险补偿资金1184.71万元和贴息资金7829.3万元,支持力度创历史新高。(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