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36:29 来源: sp20241221
图①:第九次全国青创会会场一角。 图②:参会代表在看会议议程。 图③:作家们在会场合影留念。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作协提供
核心阅读
9月2日—3日,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来自各地的370多名青年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在北京相会,共话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青年作家们围绕“新的文化使命与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文学的多形态转化”等议题展开了真诚而热烈的讨论。
“青年作家们,前面有灯光,路上有泥水,但是四面八方都有关切的眼光,整个民族同你们一起前进……”1986年,巴金给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的致辞,饱含爱护与期望。
9月2日—3日,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以下简称“青创会”)召开,来自各地的370多名青年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在北京相会,共话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青年作家在关注什么、书写什么?当下的文学写作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如何激发文学创新创造的活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昂扬的文学力量
青创会于1956年首次召开,此前已举办8次。青创会是青年作家集体亮相的平台,是培养文学人才、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每一次青创会的召开,都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锚定了闪亮坐标。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参加今年的青创会,对于青年作家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意味着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表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召开本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团结号召广大青年作家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鼓励青年作家创新创造,激发活力,增强信心,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56年首次青创会的与会者,人民艺术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也来到了此次青创会的现场。王蒙寄语青年作家,“突破小我,奔向人民”“学习、学习、再学习”“贴近现实、创造想象、发展智力、发展动能”。王蒙说,希望青年作家们能够跑文学的马拉松,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
“文学的马拉松”,正在接力。
队伍更强健——青年作家队伍持续壮大,70后、80后作家创作活力旺盛,90后、00后等年轻创作群体崭露头角,网络作家、影视编剧、自由撰稿人、自媒体写作者愈加活跃,快递、家政、工矿业等行业涌现出一批文学新人。
跑道更宽广——中国作协大力支持青年作家成长成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评选工作不断加强,为青年作家提供创新创造的深厚土壤。
风景更亮丽——火热的时代为文学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多彩的想象,不断丰富中国文学的样貌。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内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应该成为新时代文学的精神源泉”“青年作家要积极主动走入火热的生活,做人民的学生”……与会代表表示,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创新创造中写出真正的优秀作品、经典作品,锤炼高尚的精神品格,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青春昂扬的文学力量。
攀登文学高峰,书写山乡巨变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新的文化使命与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城乡融合与青年创作”“文学的多形态转化”等成为热议话题。
青年作家马伯庸是第二次参加青创会。他认为,青年作家应当具备“三气”——洞察时代精神的锐气,连接人民生活的地气,坚持守正创新的志气。为了写作长篇小说《大医》,马伯庸历时4年调研和写作,翻阅大量近代医学的史料和档案,书写了一段中国医学现代化筚路蓝缕的故事。这部小说最近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始终把身子扑在生活当中,写出更接地气更有烟火味道的好作品。”80后作家、宁夏作协副主席马金莲从西海固走来,又一次次回到文学的故乡。她先后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叙写西北广袤大地上的山乡巨变。马金莲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从产生创作想法,到素材收集获取、构思创作,再到打磨修改、出版面世,花了10年时间。
马金莲回忆道,自己2018年第二次参加青创会时,与《芙蓉》杂志编辑部主任杨晓澜相识。在随后她的写作陷入停滞时,杨晓澜给出中肯的建议,最终创作得以继续并顺利出版。马金莲说,“青创会为作家搭建了交流的平台,编辑的鼓励、鞭策、付出对写作者非常重要。”
《亲爱的人们》《与父亲书》分别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项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近6年来,入选中国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400余个项目中,参与者为年龄45岁以下的作家占比超过1/4,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大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成为当下文学创作的一支生力军。
锤炼扎根人民的定力、开拓创新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青创会现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饱满的热情。参会者年龄跨度从22岁到45岁,不少是90后乃至00后。许多年轻作家举着手机拍摄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
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富于创新创造精神的青年作家们在思考什么、回应什么?
科幻作家陈楸帆说:“新时代的青年作家要有扎根人民的定力、开拓创新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应当勇敢地打破传统文学的界限,探索新媒介、新技术与新叙事的结合,打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的文学作品。”他在创作长篇小说《山歌海谣》期间,三次赴贵州山区实地考察,将第一手经验融入科幻创作,聚焦“山海协作”主题,讴歌美丽中国建设,将科技元素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有了文眼、文心和文采,会让一个作家永远保持青年写作的活力。”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认为,青年人生活在社会的第一线,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气息的变化也必然在青年人眼中有着更为直接、更为鲜活的体现。
出生于2002年的网络文学作家郑义存,是此次最年轻的参会代表。他说,网络文学每日更新的压力和读者的即时反馈,对创作者来说既是激励也是考验,“青年写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原创性和独立思考的挑战。”95后作家王小相是吉林省吉林市群众艺术馆的编辑,在基层工作中感到“人们爱读小说、诗歌、散文,对文学有渴望而且有很高的崇敬感”。
这次会议聚焦文学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提出许多具有引领性的文学话题、文学思考。青年作家如何锤炼高尚品格,追求德艺双馨的精神境界?文学作品如何发掘思想的深度,不落于庸俗、媚俗?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深入生活、与时俱进?在分论坛上,青年作家们展开真诚而热烈的讨论。
“时代为广大青年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要求青年一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抵达这一代人在绵延壮阔的中华文脉上应有的‘高度’与‘深度’。”张宏森寄语青年作家们。
铺大地作纸,持青春为笔。青创会闭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年作家们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
正如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93岁的诗人谢冕鼓励青年作家们所说,“我们有无限的盼望的可能”,青年作家们将继续书写,将青春的光芒与热量源源不断地注入文学之中,绘就新时代文学的无限可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5日 1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