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3:16:16 来源: sp20241205
莽莽吕梁大山,黄河奔流其间。吕梁山腹地所在的吕梁市,曾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现行标准下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吕梁,杂粮、马铃薯、食用菌等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镇、特色产业村在山间“遍地开花”;吕梁山护工、汾阳厨师、临县“的哥”等劳务品牌声名鹊起;文旅小镇、传统村落等一批美丽乡村在文旅赋能下焕发生机……强产业、拓就业、兴文旅,乡村全面振兴生机勃勃。
夯实产业之基,全链条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冬日,走进岚县康农薯业生产基地,一片翠绿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上午11点,随着太阳升高,栽种种薯的蛭石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马铃薯的收成,七分靠种子。“一个土豆切成七八块种下去,经济实用,但时间长了容易积累病害,导致产量降低。”岚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股股长刘林权介绍,一代土豆种植3年便需要脱毒,以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所谓‘脱毒’,就是除去马铃薯本身所带的病毒,减少病害。”康农薯业负责人王秀明翻弄着蛭石,一个个“原原种”显露出来,“脱毒种苗扩繁后再移栽定植培育,就会长出不携带病毒的‘原原种’,‘原原种’种到地里,长成‘原种’,‘原种’再下种,长成‘一级种’,供农民种植,实现丰产。”
王秀明介绍,以前两个人一天能收1床种薯,在“收获机”的助力下,现在一天能收4床。
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温室系统、离地苗床、种薯大小分离器、计数器……智能化、机械化设备为种薯的生长收获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岚县及周边县建设一级种薯基地4万亩,生产一级种1.2亿斤,能满足40万亩商品薯生产用种。
拉长马铃薯产业发展链条,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产业化红利。
“没想到土豆宴这么多人喜欢吃!”晌午时分,大大小小的车辆“见缝插针”,一股脑儿地涌进岚县土豆宴全国推广总部的停车院。
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土豆宴厨娘”王秀英不自觉地加快了手里的活计。一个个又圆又白的土豆面团,在模具的按压下,变成了一顶顶“小帽子”,一蒸一蘸,入口弹嫩爽滑。
近年来,岚县打造了集土豆宴研发推广、厨师厨娘培训、土豆宴电商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土豆宴全国推广总部,108道不重样的菜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土豆盛宴。
按照“种薯繁育扩量、基地建设提质、品牌创建知名、市场营销创新、经济链条延伸、产业发展融合”的思路,岚县初步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产业链条。
土豆产业只是一个缩影。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吕梁将杂粮、红枣(药茶)、沙棘等产业列入全市重点产业链,深化科企融合,开展试验示范。截至2023年8月末,全市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20亿元;创建区域公用品牌3个、功能农产品品牌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
强化职业技能,擦亮外出就业名片
“‘鲫鱼豆腐汤’如何烹饪,汤水才能浓白?”
“汤水浓白,放盐的时间有讲究……”
去年年末,在吕梁高级技工学校月子餐培训课上,学员孙俊芳边记笔记边与老师互动。
“孩子们上大学了,自己闲下来,就到家政公司报名做育儿师。”让孙俊芳没有想到的是,公司推荐她到市里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
“吕梁山护工”是吕梁脱贫攻坚的劳务品牌之一,旨在帮助农村劳动力通过掌握技能实现就业,项目包含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居保洁4个方面。
开学第一天,让孙俊芳意外的是,从填表到报到,班主任刘巧英全程指导,手把手教学。
吕梁高级技工学校培训科负责人张秀德介绍,培训期间,学员实行“三包五免”政策,包吃、包住、包就业,免除服装费、体检费、保险费、学杂费、教材资料费,“一句话,带着自己来就够了”。
为了保障“吕梁山护工”培训有效果,就业有市场,吕梁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智平介绍,2016年6月起,吕梁相继印发政策性文件,出台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主动对接市场。
如今,“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日趋成熟,一本本自编的培训教材应用到了课堂上,一个个致富的励志故事激励着老区人民。
截至目前,吕梁已累计培训50期“吕梁山护工”近10万人。许多人经培训带着一技之长,走进城市,捧起新“饭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吕梁山护工”的成功先例,吕梁市实施“一县一品牌”战略,打造了一批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劳务品牌。
“汾阳厨师”致力于发展烹饪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知名厨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新人;“石楼物业工”通过政府主导、支部引领、面向市场、专业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临县的哥”驾驶员培训服务则实行驾校培训考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农村劳动力从“靠力气打工”到“凭技能吃饭”的内生性转变。
吕梁市已认定5个市级劳务品牌,培育8个县级劳务品牌,打造了8个体现吕梁特色、市场知名度高、竞争优势突出的就业特色小镇,共带动3万余人就业。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致富路在脚下铺就。“近年来,经过我们培训就业的各类护工中40%以上是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支撑。”刘智平说。
加快文旅赋能,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一根根线条、一抹抹色彩,跃然纸上的临县孙家沟村窑洞建筑群苍劲有力;一孔孔窑洞、一幅幅画作,被艺术点亮的孙家沟村,开启了一扇连通外面世界的窗口。
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孙家沟村一度空心化严重。而今,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已经走过4年多光阴。
孙家沟村,位于临县三交镇东部,四面环山,18大院和32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溪水南北两岸的盆地内。隐于山间的小村如何巧借艺术而蝶变?
20世纪80年代,国家一级美术师谢永增第一次到吕梁写生,便被这片土地的质朴和雄浑所震撼;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谢永增在村里建立了艺术馆。艺术馆在红纸、红灯笼等点缀下,让古老的窑洞焕发新生机。
几年间,四面八方的画家和游客来到孙家沟。村里举办画展近30次,签约美院写生基地近10家。文旅赋能推动了孙家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古村孙家沟“活”了。
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龙说:“每年都有一两千学生来村里常住写生,村里配套发展起窑洞宾馆、农家乐,兴办起红枣醋厂、散养乌鸡场,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日还举办系列活动,农家乐年收入40余万元。”
孙家沟村,是吕梁文旅赋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吕梁正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让那些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也火起来。”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