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学”需注意“软硬结合”(新媒视点)

发布时间:2024-11-16 21:53:35 来源: sp20241116

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路径之一。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智慧教育深入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

比如,在“教”的方面,AI为教师提供了一位“智能助手”。生成式AI大模型能够与师生互动对话,提供全天候服务,帮助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视频和PPT,甚至代为设计和批改作业、设计班级活动等;在“学”的方面,借助AI,每位学生拥有了一个“智能导师”和“学伴”,随时随地学习并获得指导,自主学习条件大为改善。

AI还将带来教学内容的改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导致人们对识记类知识的需求大幅削减,转向更加关注操作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现行的课程、教材、课外活动的内容结构,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AI教学”在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人们普遍担心的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过调查和归纳,主要包括:致使教师作用边缘化、增加学生依赖性、缺乏人文关怀、加剧教育资源和服务不均衡、泄露隐私及侵犯知识产权、生成答案不准确,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秉持一个理念:“AI教学”,不能止步于AI技术的应用,而是要借助AI技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思维、数字素养、数字知识和数字技能等。如果说前者属于教育发展的“硬件”建设,后者就属于“软件”建设。“软硬结合”才能助推“AI教学”良性发展。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系统谋划“AI教学”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及时出台“AI教学”发展指南等引导性文件,帮助学校和教师规范开展各项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注重研判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的教育风险,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技术生态。

二是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养。适应AI,教师要学习新技能、培养新思维。比如,教师需要学习如何设计使用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提示语,将提示语设计技能视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同时,提升教师智能化管理能力,加强对学生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教育,防止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弊或对人工智能形成依赖,产生惰性。

三是建立系统管理机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信息化企业以及学校之间的有效协同。教育行政部门需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配套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是发挥好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创新作用,促进“AI+教育”行稳致远。

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既是适应教育和科技新形势的必要选择,也是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路径。我们要以积极进取、务实担当的姿态推进各项工作,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成现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者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