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2:07:29 来源: sp20241122
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刘温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20项以上服务型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及融合业态应用相关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提升服务型制造标准公共服务能力,满足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需要,促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指南提出,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和制造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参与标准研制,共同推进标准应用与实施,建设协调配套的标准群;针对服务型制造跨行业、多领域特征,引导和推动覆盖多行业多领域关键场景、关键模式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结合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索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适时优化、完善体系架构,逐步形成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服务型制造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走出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