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喜剧传统值得更好弘扬

发布时间:2024-12-06 06:49:55 来源: sp20241206

原标题:戏曲的喜剧传统值得更好弘扬

戏曲从形成之日起,就有着偏爱喜剧的传统。戏曲的喜剧精神源自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乐天自信人生态度在戏曲等文艺创作上的体现和反映。

戏曲的喜剧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地方戏创作和“三农”题材剧目中更为突出和普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行当有生旦净丑,舞台有悲剧喜剧。自古以来老百姓看戏,喜欢悲喜交加,喜欢破涕为笑,哪怕悲剧如《窦娥冤》,也要最后的父女团圆。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喜剧精神深入骨髓,甚至有专门的“丑”行,表现各种“插科打诨”,其意义自然是与幽默滑稽的喜剧精神相关联的,用清代戏曲家李渔的话说,“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

戏曲的喜剧精神源自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乐天自信人生态度在戏曲等文艺创作上的体现和反映。戏曲从形成之日起,就有着偏爱喜剧的传统。对此,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早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就说过:“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著之一例也。”可见,若非终于“欢”“合”“亨”的结局,是很难满足观众审美心理的。

戏曲的喜剧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地方戏创作和“三农”题材剧目中更为突出和普遍,这也与地方戏曲起源于民间乡土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大多是从“二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演变而来,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喜剧色彩,湖南花鼓戏堪称其中的杰出代表。六十年前,两出花鼓小戏《打铜锣》《补锅》曾风靡城乡,浓厚的喜剧风格和乡土气息广受欢迎,甚至还吸引了昆曲演员学习花鼓戏,全国有很多剧种加以移植。《补锅》中的青年演员李谷一,后来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新世纪以来,湖南省花鼓戏院创作的《老表轶事》《走进阳光》《作田汉子也风流》《我叫马翠花》等剧目,或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或荣获文华大奖,在全国产生过广泛影响。这些优秀现代戏剧目,主人公基本都是小人物、普通人,不过人物虽“小”,但精神不“小”。

《老表轶事》演绎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嫡亲老表的故事,题材本身有着一定的传奇性和喜剧性。剧目从一件小事去表现新社会领袖与人民的新型关系,立意深刻。主人公作为一个旧式知识分子,清高本分、安贫乐道,又梦想做官发达、出人头地,加之出神入化的表演,一个迂腐可笑又善良可爱的“老表”形象生动地立在了舞台上。《走近阳光》写了高考落榜生进城务工的奇遇,尽管承受着外部环境与内心深处的巨大压力,主人公终究是抛却过去,正视现实,以精神力量战胜物欲诱惑,体现了“走向阳光”的乐天精神。《我叫马翠花》中的马翠花,尽做“傻事”、好事,却总被误解、闹笑话,但仍然乐此不疲,那种积极乐观、不计个人得失,以德报怨、以善待人的精神,正折射出乐天、高尚的人生境界。

近十年来,湖南花鼓戏创作不断,好戏连台。有表现脱贫致富、“三农”题材的《桃花烟雨》,有表现人性真善美、富于民间情趣的《蔡坤山耕田》,有塑造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夫子正传》,有根据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创作的《山那边人家》,生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村的进步和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这些新创剧目在保持剧种优势的同时,在题材和喜剧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开拓。《蔡坤山耕田》和《夫子正传》两出戏,都是在传统谐趣小戏基础上进行的全新创造,悲喜交加,妙趣横生,堪称传承和彰显中华戏曲喜剧传统的典范之作。《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先后荣获曹禺剧本奖,获得了戏剧界的高度赞赏。

当然,湖南花鼓戏的优秀剧目只是新时代喜剧艺术创作的一个缩影。全国的戏剧工作者重视传承,坚持“双创”,佳作迭出,这些作品既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自觉地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戏曲的喜剧传统和乡土特色。特别是在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上,不论大戏小戏,都重视表现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擅长以喜剧的风格形式让观众在笑声中体味泪水的滋味,感受人性的美好。在爱情喜剧中,相爱的男女历尽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讽刺喜剧中,弱者敢于与强者较量,最终以聪明机智、乐观自信赢得胜利。喜剧中的人物不论遭遇到多少次失败,最终总有办法使自己振作起来并继续前进,这种乐天精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感召力和社会正能量。这正是喜剧激励人、感化人的精神力量。

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包括了喜剧传统的彰显和弘扬。新时代需要更多更好的喜剧剧目,拓宽当代戏曲创作视野。立足新时代百姓人生,提炼现实生活中的喜剧因素,丰富喜剧表现艺术手段,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和困境之中创造喜剧情势,巧妙运用幽默、夸张、变形、讽刺等喜剧手法,塑造真实生动的喜剧性格,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妙趣横生,当代戏曲喜剧艺术大有可为。

(作者:季国平,系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