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好生态 奔向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26 02:30:41 来源: sp20241126

  图①:9月26日,第二十一届北京·密云鱼王美食文化节开幕。   图为美食文化节现场。   图②:鸟类在密云水库鸟岛上搭窝繁育。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图③:位于密云区的蜜蜂大世界景区。   图④:密云水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密云区委宣传部提供)

  在北京市密云区,静谧的白河城市森林公园中,伫立着一座密云水库展览馆。

  一个秋日的上午,84岁的苏桂芝坐着轮椅到此参观。陈列的旧物件、老照片勾起她60多年前的回忆,耳边似乎又响起机械的轰鸣声和高亢的打夯声——

  1958年,为解决潮白河水患并破解京津“水荒”困局,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和驻京部队的20多万人投身修建密云水库的大会战。家住密云溪翁庄镇北白岩村的苏桂芝当时只有18岁,主动报名成为水库建设者。1960年,密云水库建成投用。

  2020年,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4年来,密云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把保水护水作为头等大事,以生态优势带动全域发展,努力打造“两山”理论样板区。

  

  “移山造海”,创造水利工程奇迹

  在密云水库展览馆里,苏桂芝向记者讲述了那段“移山造海”的激情岁月。

  “1958年初秋,生产队干部将村里人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国家要建密云水库了,能解决水患。”苏桂芝回忆说,她主动报名参加了水库建设。苏桂芝从小在水边长大,深知水患的危害。她曾听姥爷说过,当年发大水,家里的庄稼、屋子都被冲没了,当时姥爷死死抱着一棵树,才捡回一条命。

  报名后,苏桂芝背着一床被褥,徒步走了一整天,赶到了位于黄各庄村的工地报到。从筛砂石、扛大筐到挖隧道、修明渠,苏桂芝投身热火朝天的水库建设中。当时缺乏大型机械,搬运石头要么靠大筐背,要么用手推车推。一筐一百多斤的土块,苏桂芝扛起就走。

  挖明渠时,刚开始挖出来的是泥土,再往下挖就是水了。“衣服、裤子都湿了,天一冷,连头上的小辫儿都冻成了冰棍儿。”苏桂芝说。

  在参观密云水库展览馆过程中,苏桂芝将轮椅停在一张合影前。“这是王建华,这是陈淑良……”她向记者介绍着“十姐妹”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由来自密云城关公社南菜园大队和四街大队的10名姑娘自发组成。

  在工地上打风钻对“十姐妹”的体力和技能是不小的考验。白天,“十姐妹”挤时间向风钻师傅请教,进洞试行操作;夜里,她们围坐一团交流经验。经过勤学苦练,王建华、陈淑良等6名队员被支队党委批准为参加水库建设的首批女风钻手。

  挥洒汗水、攻坚克难,密云水库建设者们谱写出一曲曲“劳动者之歌”。

  “独臂英雄”李世喜身残志坚,带领22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负责运土上坝。为超额完成任务,他想办法改装小车,还在车子两侧各加两三个土筐,一次能装七八百斤,使工效提高一倍多。

  英雄风钻手王悦与战友们共同琢磨出“小导洞”革新方案,由一个断面要打46个炮眼降至只需打13个炮眼,使隧道开凿效率大为提升。

  经过20多万人艰苦奋战,1960年9月,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基本竣工,最大库容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工程奇迹。

  从此,京城东北,燕山南麓,群山环抱中,碧水浩渺。如今,苏桂芝时常让子女开车带她到水库周边转转。尤其在夏天,她能看到年轻人在林荫路上骑行,摄影师在观景台上拍鸟。见到这些情景,她会摇下车窗,让湿润的风吹在脸上:“我挺为当年的自己感到骄傲的。”

  自建库以来,密云水库已累计向京津冀供水超410亿立方米。曾有一种说法:“北京人每喝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

  为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2014年底,长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北京,逐步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一部分“南水”输送到密云水库储存起来。现在的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保水护水,水量水质双提升

  漫步密云水库岸边,仿佛欣赏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60多年来,密云人民为保水护水付出巨大努力。

  在密云水库旁,记者见到了身着黄色马甲的保水网格员韩春凤。她是溪翁庄镇石马峪村村民,家就住在水库边上。

  2000年,韩春凤在家里办起养鸡场,出售柴鸡蛋。养鸡场里的鸡最多时达到2万只。2017年,为保护密云水库水源,韩春凤响应退养家禽牲畜的政策,没等村干部上门做工作,她就主动关闭了养鸡场。“说实话,当时真是舍不得。”韩春凤向记者说,但保护水源是我们库区人的义务。

  为了守护首都“大水缸”,密云陆续清退一级区内的养殖场(户),从源头消除畜禽粪便污染;清退水库上游主要河道两侧的水产养殖场,清洁流域水质;关停水库周边矿山企业,全区采矿业实现“清零”……

  为防止人员进入库区,库区周边还建设了300公里长的围网,实施库区封闭管理。水库的一级保护区被细分成160个网格,2000多名农民通过“绿岗就业”成为库区保水网格员。

  2019年,经村里推荐,韩春凤成为保水网格员。保水网格员日常负责看护库区围网、巡查库区环境。有时韩春凤需要钻进灌木丛里捡垃圾,出来的时候满身都是刺,但她并无怨言:“每天看着绿水青山,心情特别舒畅。”

  巡查时如果发现违法行为,韩春凤会及时向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报告。“2018年,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成立,统一行使区级部门涉及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的131项涉水执法权。”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马守新向记者介绍。

  除了人防、物防,技防同样重要。10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看到一架无人机正缓缓降落。无人机在水库上空巡逻时,机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人、船只、车辆等,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执法人员。根据无人机提供的定位,执法人员可以迅速赶到现场,制止涉水违法行为。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队长崔小军向记者介绍,无人机能精准覆盖库区各个隐秘角落,弥补人工巡查的视野盲区,并且可以悬停,对违法人员进行视频取证、拍照取证。配备毫米波雷达避障系统等先进设备的无人船则能够实时获取库区水面和岸边信息,它们行动灵活、操作简便,能在某一区域长期蹲守,实现对库区重点位置的监控,帮助执法人员精准、快速查处违法行为。

  在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视频监控室内,一块大屏幕上显示着空中俯瞰密云水库的三维实景图。密云水库的面积、库容、水位、无人机实时状态、案件处理情况、执法人员和渔民实时位置与轨迹等信息一目了然。

  多年来,密云区完善上游保水、护林保水、库区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和科技保水、全民保水的“5+2”保水体系,使密云水库实现了水量和水质双提升。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密云水库持续保持蓄水量30亿立方米左右的高水位安全运行,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并稳中向好,主要入库河流潮河、白河持续保持Ⅰ类水质。密云水库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被水利部评为“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密云保水经验入选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典型案例。

  生态富民,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既要保水,又要富民。近年来,密云区不断探索“保水能富民,富民促保水”的新路子。

  9月25日零时,密云水库开渔,一年一度的水库捕鱼季拉开序幕。天蒙蒙亮时,渔民们满载而归。“一边下网,一边就开始上鱼。大花鲢是一条接着一条,胖头、鲤鱼、草鱼、白鲢,甚至还捞到了一条鲟鱼!”说起这一晚的收成,渔民郭小超高兴极了。

  上岸后的郭小超打开微信,一一回复客户的预订信息。“这些年水库管得严,偷捕、偷钓的人进不来,鱼苗能顺利长大,所以不管是水库鱼的个头还是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郭小超说,以前卖鱼是难题,现在水库鱼的品牌打响了,很受市场欢迎。

  郭小超还用手机拍摄自己捕鱼的视频,剪辑后放到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我打上来的鱼,超过一半是通过网络平台卖出去的。”郭小超说。

  好生态带来好产品。近年来,密云大力推进“水库鱼、特色蜜、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特色农业发展,“密云八珍”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擦亮,密云水库鱼已实现全域有机认证,密云西红柿受到市场青睐,密云蜂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密云水库上游163万亩的野生荆条,为蜜蜂提供了天然、无污染的蜜源,这让密云成为国内高端天然成熟蜂蜜主要产区之一。密云人民从这份“甜蜜”事业中找到了致富“密码”。

  10月20日,密云区石城镇黄峪口村迎来第十届割蜜节。现场举办了割蜜展示、蜂筒拍卖、蜜蜂科普讲解、中华蜜蜂知识问答、砸金蛋等丰富精彩的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蜜蜂养殖和采蜜过程,还可以动手参与割蜜体验,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密云区冯家峪镇,百米崖壁上,几百个蜂箱错落悬挂,蔚为壮观,这是全国最大的崖壁景观蜂场。从2018年开始,这里多次举办中华蜂割蜜节:数根绳子从山顶垂下,身怀绝技的“蜘蛛人”们从峭壁顶端缓缓下降,悬停在半空,手脚利落地开始割蜜。割蜜节有效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旅游产业发展。

  山水田园、画境密云,生态旅游是密云的亮丽名片。目前,密云已推出4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和“水陆空”休闲度假新场景,打造了33家“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成为北京市全域旅游示范区。

  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密云区共接待游客146.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8亿元。

  近年来,密云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巨各庄镇将昔日黄山变为千亩玫瑰情园,用“花经济”拉动镇域旅游;北庄镇利用鸟类资源的优势,建设观鸟小镇,发展“观鸟经济”;太师屯镇做足“葡萄酒+”文章,推出“葡萄酒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密云区区长于海波表示,密云区坚持打好生态牌,走好差异化、特色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化构建“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的全域发展格局。

(责编:梁秋坪、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