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更贴心

发布时间:2024-12-21 13:21:24 来源: sp20241221

  【光明时评】

  作者:吴晓林(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行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从企业信息变更“一次办”、企业注销“一网办”和开办餐饮店“一体办”等方面,推动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落地见效。

  办理相关事务流程更加优化,有助于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过去,企业信息变更可能需要跑多个部门,填写大量表格,耗时耗力。现在,通过“一次办”的机制,企业可以在一次办理中完成所有相关部门的信息变更,大大节省了办事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企业注销“一网办”对于需要注销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企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注销,便于转型和资源再配置。开办餐饮店“一体办”的举措则是对创业者的一种巨大支持,有助于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企业和公众的办事效率。

  事实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和措施已经在一些地区先行先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这“一根针”,穿起城市治理“万条线”,打通了民众表达民意和解决诉求的便捷通道。上海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深圳市推出“@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建立起“24小时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市民群众的诉求以及所反映的突发情况得到快速解决。武汉市上线推广“一事联办”,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套餐式”办事服务,变多次跑为一次跑或不用跑、变多头办理为集成办理,有效减少群众来回跑腿时间。这些成功的实践启示我们,对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小事,减环节、缩周期、优流程、降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便企利民。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是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一点对于实现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只有打通政务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一网通管、一网通办、一件事并联办,才能让数据信息尽情流通,做到让民众方便快捷办理业务。政府部门要建好一体化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应享尽享,提高一网贯通通畅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过往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很好的部门协同,那么“一件事”极有可能办不成、办不好,政务服务平台反而成了摆设,甚至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这方面,北京、深圳、烟台等一些城市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通过全流程闭环的诉求收集、分拨、处置平台以及力求细化的职责清单,从过去以部门定责转向以事件定责,确保“一件事”能够精确到岗到人、部门协同联办,避免部门扯皮、平台空转,最终实现办事高效。

  从根本上讲,“高效办成一件事”折射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需要引入公众视角进行场景建构。这就要求把办事主体作为中心,提升企业、公众的办事体验感、舒适感和获得感。当前,推进政府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是数字化转型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既提升线上办事的效率,让群众点点屏幕就能办成事,又推进服务窗口的亲民化改造,提升线下窗口人员的亲和度和服务质量。同时,要认识到线上办事不是万能的,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予以充分关照,提供集成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推动“帮办、代办”服务。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政府部门积极改革,优化办事流程;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社会规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政务服务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1日 02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