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空经济“数字大脑”

发布时间:2024-12-27 16:00:01 来源: sp20241227

  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的可视化平台——低空视界。   采访对象供图

  未来的天空什么样?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在不同高度纵横穿梭……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场景应用日渐丰富。

  发展低空经济,要“造车”,更要“修路”。开发开放更多低空空域后怎样进行管理?大量飞行器如何通过平台统一指挥调度?这些都需要交给一个智慧的“低空大脑”来执行。

  目前,广东省深圳市已立项启动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空经济“数字大脑”,实现智能化的空域设计和航路规划,提供空域划设、动态管控信息、飞行申报、气象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在低空空域规划路网和交通规则

  近日召开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先锋版全新发布,吸引大量关注。

  SILAS先锋版将对接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UOM)、无人机远程识别(RID)、自动相关监视(ADS-B)、通感一体化(5G-A)及其他先进设施,深度整合环境信息、飞行动态数据、通航数据及监视探测数据,实现数据无缝互联共享,协同各方共建安全、高效的低空运行网络。简单来说,这就是低空经济的“数字大脑”。

  为什么需要做一套空中管理服务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表示,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飞行器数量呈量级增长,传统依靠人工管理航线的方式将不再适用。在低空空域规划路网和交通规则,必须将空域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分配,最大化低空空域的利用效率。

  “目前,国内无人机运营商有自己内部的飞行控制和运营平台,部分城市也建立了服务低密度飞行活动的飞行服务管理平台,但整个城市的空域管理和服务要考虑到所有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资源共享问题、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多主体管理和服务问题等,这并非简单的信息化业务平台可以解决。”李世鹏说,未来对全低空空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监管、管理和服务,要依靠新的管理理念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需要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精细化通信导航监视网络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支撑。

  据介绍,SILAS先锋版是针对目前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痛点问题,而发布的一系列飞行管理、服务和情报工具和系统,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确保飞行全流程的安全顺畅运行。

  例如,在飞行活动集约化申报上,SILAS先锋版提供智能化工具,可以简化飞行活动的申报流程。另一方面,系统对接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能协助飞行活动审批机构依据数据来进行决策,提高决策效率。

  SILAS先锋版打通所有与低空飞行相关的数据链路,建设集约统一的数据平台和开放平台。通过多样的可视化平台,管理方能及时了解空域态势和环境信息;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企业也能利用飞行情报规划安全的飞行轨迹。打破数据孤岛后,系统还能解决不同公司或个人飞行器之间的飞行计划、飞行活动互视问题,做到提前预警,避免空中冲突的发生。

  织好低空基础设施“四张网”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深圳目前已开通载货无人机航线212条,2023年以来载货无人机飞行超9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不过,空域资源申请繁琐、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尖端技术瓶颈仍待突破等问题,依然影响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22年12月,深圳率先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低空基础设施的“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研发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为低空空域管理和运营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向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设施网”包含支撑低空飞行业务的各类物理基础设施,如起降点、能源站等。这张网要解决的是资源共享问题,即有限的地面、空域和频谱资源如何共享共用。目前,深圳已打造多个低空运行试验区,完善设施网建设。

  在低空飞行的飞行器中,是无人还是有人、是载人还是载物、是大中型飞机还是小微飞机……这些信息能否在系统中清晰可见?“空联网”要解决的就是监管部门对低空飞行器“看不见、呼不到、管不住”的安全基础问题。它将建设覆盖全域的通信、导航、感知等信息基础设施,让低空空域和飞行器信息全部数字化。

  “航路网”的建设核心为低空操作系统,将为低空飞行服务和各类飞行提供保障,并为后续低空管理服务系统和应用拓展提供能力支撑。这张网主要解决“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度”低空飞行的安全、效率和成本问题。

  低空经济中,涉及大量监管、管理、资源、业务、运营等多主体、多业务的协同问题,如何提升管理效率?“服务网”将所有管理部门、飞行器运营商等多方主体纳入一个平台,可以提供满足监管平台一站式空域申请、飞行计划审批、飞行前确认等运行流程服务,以及地理、气象、地面人文、电磁、空中交通等相关信息服务等。

  “深圳正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构建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做好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注册无人机超60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48%。截至目前,超1.4万家无人机企业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超22.5万人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专家指出,发展低空经济,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规是保障、安全是底线。与地面交通设计的平面图不同,低空经济正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低空飞行规划需要有更高智联能力的后台,以满足立体运营需求。

  如果以在电信领域带来巨大变革的“IP交换”来类比,SILAS系统旨在打造低空领域的“IP交换”,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理念。李世鹏认为,SILAS系统颠覆了现在低空运营公司“既造车(飞行器),又修路(申请管理航路)”的境况,让他们不再为航路管理而分心,可以专心发展各自的低空业务,这是低空经济的一个突破。

  下一步,深圳将基于全市统一数字底座建立健全低空数字空域图,持续完善低空通信、定位、导航、监视、气象等配套设施,积极推动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加快与CIM(城市信息模型)底座、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进行融合,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低空飞行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环境支撑。同时,通过一整套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方、系统运营方、资源方和业务方的多方协同,构建低空飞行的全数字化运行环境。

  业内人士相信,除了可以高效复制所有的地面交通应用场景外,低空飞行的立体交通和高度优势,将会催生更多的新应用场景。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