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张华荣:踩一个坑,攒一条经验

发布时间:2024-12-28 06:04:47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北京9月20日电 题:侨商张华荣:踩一个坑,攒一条经验

   中新网 记者 徐文欣

  “在江西创业,在广东发展,在赣州壮大,在非洲扬名。”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张华荣用四句话讲述他40年的创业之路。

  张华荣1958年生于江西农村,他对“贫穷”有着深刻记忆。靠喝米汤长大,初中没读几天就因家贫辍学,20岁当兵,退伍后做起工匠和贸易商。

图为张华荣。(受访者供图)

  1984年,张华荣从江西赴浙江沿海鞋厂做学徒,并于1996年创立东莞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彼时,东莞已初具“世界工厂”雏形,代工生产的形式在当地飞速发展。

  “企业的成长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社会需求息息相关。”张华荣说,为了抓住机遇,他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做好女鞋上,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张华荣前往埃塞俄比亚考察。“虽然当地营商环境并不理想,但人力成本极低,加上盛产优质牛羊皮革,非常适合发展制鞋业。”他说。

  百余天后,一个500余人的工厂开工了,工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短短3个月,建成后,100多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员工乘坐包机前往赣州培训,培训结束后,他们带回了制鞋技术,还有百余名来自中国的同事。

  由于语言、法律、文化环境的差异,出海非洲面临很多挑战。张华荣说,企业在出海时要有决心、真心与恒心。国家也需要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保护出海企业利益。

  “踩一个坑,就攒一条经验。”张华荣常常分享自己在海外的经验,“在签订合同和付款的不同周期,华坚曾因为汇率变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汇率风险应引起出海企业和机构的足够重视。”

  自2012年投资埃塞俄比亚以来,华坚在该国的总投资已达1亿美元;鞋类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占埃塞皮革类出口总量的27%,占鞋类总量的65%,占制造业出口总量的7%。华坚埃塞轻工业园设计规模为安置5万产业工人,现已提供8000余本地就业岗位,其中逾半为女性员工。

  “以前的中国是世界工厂,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市场。”张华荣认为,比起资金,非洲更需要产业,中国建造、中国建筑提升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建设中所需要的大量的工作岗位,为非洲民众带来了切实报酬和稳定的生活。

  张华荣表示,中非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合作将带来双赢。这符合彼此的经济需要、社会需要、民生需要。

  2017年,张华荣被授予“埃塞工业之父”称号;2018年,他进入“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9年,他当选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

  当下,张华荣在新能源领域开始了探索。在他看来,非洲这片广袤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孕育着新能源产业无限的可能。

  “新能源项目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效益,更在于能否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张华荣积极组织社区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确保项目能够惠及民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图为张华荣(右二)向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右三)介绍埃安电动汽车。(受访者供图)

  “解决一个问题,上个台阶,解决一个矛盾,上一层楼,我们永远在问题跟矛盾当中去成长,解决问题,解决矛盾,抓住事情的本质在推动解决提高效益,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过程。”他说。(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