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1:01:22 来源: sp20250101
本报临沂4月22日电 (记者常钦)22日,记者从在山东省临沂市举办的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上获悉:中国基本形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等近百个重点区域相继登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已覆盖自然保护地、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陆续研究出台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技术标准,建设了全国统一的登记信息系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实行。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说,自2023年初首批3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实现登簿以来,经过各级登记机构不断努力,目前已完成登簿的重点区域近百个,涉及的登记单元类型也从最初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逐步拓展到森林、湿地、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了“户口簿”,产权明晰、权责明确。
随着一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相继登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逐步实现落地见效:明晰产权主体和权属边界,维护资源资产权益。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划清边界、确认权属,明确自然资源资产“谁所有”“由谁管”,为所有者“主张所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落实权益”提供产权依据。
夯实生态保护责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划定的既是生态权益边界,也是生态安全边界。登记簿记载自然资源权属状况、自然状况,同时关联“三区三线”等公共管制要求,登记结果具有公示公信效力,接受社会监督,为自然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为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产权支撑。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不动产登记的融合衔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体系。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确权登记的范围从土地、房屋,到林地、草原、海域,逐步扩大到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湿地、水流等自然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体系。
胡善顺介绍,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规范。今年,国家层面将选择一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开展自然资源公告登簿,推进太湖等水流确权登记,指导地方探索开展京津冀北运河、长三角滁河跨省水流确权登记,稳步拓展登记范围,基本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登记成果应用。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应用的内涵、场景和路径,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责编:申佳平、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