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20:29 来源: sp20241206
外面寒风凛冽,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任村乡东贾村的日光大棚里,绿意盎然。
“吃根黄瓜吧,脆得很!”59岁的村民刘双柱和妻儿忙着给黄瓜打杈,顺手摘了根黄瓜递给记者,“热坏了吧?黄瓜对温度要求高。”身旁的温度计显示,室温达30摄氏度。
“以前在外打工,家里种些玉米,收入只够生活,攒不下钱。”说起蔬菜大棚,刘双柱很是喜悦,“现在可不一样,3亩地建了大棚,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头年就回了本!”
变化始于5年前。2019年,为找到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东贾村党支部书记成卫兵到山东学习,看好蔬菜大棚的发展前景,打算回村实施。他的想法得到太谷区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大棚怎么种?赔了怎么算?最开始,村民没人敢试,都在观望。成卫兵动员村干部带头,建起几座彩椒大棚,第一年每亩地收入就有3万多元。看到收益,村民纷纷找到成卫兵,表示也想要建大棚。
一座大棚多方帮——灌溉缺水,村里打了几口井;收菜不便,太谷区农业农村局在棚内安装了收菜车行驶轨道;对技术不熟悉,农技部门三天两头派专家进村指导。现在,东贾村240多户村民,几乎户户有大棚。
沿着102省道行驶,几分钟就到了邻近的郝村。中午12点,村里的蔬菜冷库门口,大卡车进进出出。库前的广场也是交易市场,蔬菜从这里卖到各地。“乡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蔬菜产业,全乡现有30多个交易市场,助力群众卖菜增收。”任村乡乡长白杰介绍。
任村乡任村君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里,十几厘米高的绿苗生机勃勃。基地负责人郭锐介绍,这里一年能培育1000多万棵种苗,主要供给区内蔬菜大棚。“以前,村民要从外地进种苗,长途运输中难免有损伤。现在,区里有十几个像我们这样的育苗基地,极大方便了村民。”郭锐说。
任村乡的蔬菜产业是太谷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太谷区粮食种植面积达3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万余亩,年产畜产品30余万吨,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21元。
“我们已经建成了任村乡、范村镇两个万亩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全区有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52个,年蔬菜产量保持在40万吨左右;还有11个集约化育苗中心,年集约化育苗7900万株,已构建起集种苗繁育、生产示范、分选加工、交易物流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太谷区委书记郁效军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7日 02 版)
(责编:杨光宇、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