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河(遇见)

发布时间:2024-11-15 05:44:15 来源: sp20241115

  后河,是山东莱州文昌路街道的一座村庄。村庄的前面是古河道。河道有落差,溪水漫过河道里的石块形成低矮的水帘,喧哗着冲向下一级小石坝。河道北侧有一处小院,麻黄的块石垒成院墙。起初以为是私宅,上得三级台阶,站在院子门前打望,原来是一处茶室。

  再上三级台阶,只见院子照壁边放着黝黑的瓷水坛,插着一根高挑的枯枝。白色照壁做了背景,让这根疏朗的枯枝似涂抹在照壁上的工笔画。我行走的疲累,甚至久居城市的浮躁心境,在此刻渐渐消解。

  院子里空阔安静。站在院子里才发现,那堵院墙只有齐腰高。向外看,视野开阔。那条溪水,溪水南侧的民居,再向南居于远处的青山,纷至沓来。院子北侧的房子采用茶色的落地玻璃门。打开房门,有民谣的乐声低低地迎了出来。门厅设置了小书架,有茶客在书架前对坐。女主人过来招呼我。

  我问,只是进来看看,可以不?

  她说,可以,随便坐。

  室内色调清淡,墙壁只用涂料简单粉刷,灰色与白色相间,竟也开阔。透过落地玻璃门,可以看清后院,以及院后的邻家。门厅安置了低矮的靠背沙发,清浅麻色布艺,沙发边上一张圆几,几枝蝴蝶兰开得绚烂。室内的装潢,前门的远山,后门的邻家,都给予我深入内心的抚慰。

  茶客离去,主人过来闲聊,得知其是山西大同人。她的爱人是莱州的后生,老家就在东面的山里,曾就职于北京某设计院。结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夫妻俩便时常回到这里。爱人四处跑乡村设计,她打理这间茶室。主人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边是国际化大都市,一边是乡间的小山村,他们怎么会想到要回来?

  您知道吗?在我爱人的老家那边,夜晚有萤火虫飞来飞去。爱人告诉我,双手相拍,掌声可以呼唤萤火虫。我试过后,真的看到那些夜晚的精灵纷纷围着我飞来飞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问过我爱人,他也解释不清楚。萤火虫如天幕上的星光,给我极深的印象。这个经历,使我的审美产生了改变。属于自然的万物,在自然状态下生发出来的美,深深吸引了我。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想让她远离那些电子产品,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就和爱人回到了老家。

  回爱人老家,算不算夫唱妇随?

  也算,也不算。关键是我们理念相通:在原生态的环境里,追寻慢的生活方式。

  话语间,主人起身泡了一杯陈皮水给我。抿一小口回味,应是有些年头的陈皮了。舌尖上有清新的气息,久久回味后也有微许的涩香。

  阳光温润,茶香温软,我们就这么不疾不徐地聊着,时间在我们身边缓缓流淌而过。

  建茶室,最初的想法是把孩子引向田野,多感受四季变化,也感受世界的多面性。之所以选择后河,是被这里的环境吸引。流水,山野,一草一木,淳朴的人们,无一不好。

  我有疑问:远离城市,在乡野间的茶室,客流量如何?

  目前还不错,有固定的客人,大多是互相招呼着来的。熟客多在25岁到35岁之间。他们总是鼓励我,希望我把店一直开下去。我觉得,他们是希望我在这里守住一些他们记忆里的东西。当然,就像刚才您说的,您记忆里的乡村与我们记忆里的乡村是不一样的,两代人的认知还是有区别。

  我没有应声,心中却泛起涟漪。的确,在后河,我一路所见那些胡同、人家、古槐、老杏花树等,和我记忆里的乡村风物虽然相似,气质却有不同。但这不同只是村庄的表象。我来此处所追寻的,更多的是村庄的内在。正如我喜欢行走在后河村的那些胡同,是想寻得独属于个人的内心世界,获得内心的安静。这份归乡般的安宁,无论在记忆里的乡村还是在今天的后河,都没有区别。

  这或许也是那些年轻客人频繁来这里的缘由吧。而我,也定会与后河再相见。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9日 0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