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中国银都”济源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12-30 01:55:34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郑州11月5日电 (刘鹏 李海珠)建立市级创新平台近200家、省级创新平台120余家,市科学院牵头组建了7个创新中心和研究院,6家百亿级企业都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和中试生产线,济源构建了富有效率的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河南济源充分发挥其冶炼、白银产业资源优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高质量打造“愚公故里、中国银都”品牌。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李颖 摄

  11月5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济源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介绍“中国银都”济源通过创新驱动,为传统制造业寻找“新赛道”的相关情况。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张宏义介绍,济源工业化水平达到70%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在60%以上。有色、钢铁、化工三大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主导着济源的经济,其中,铅年产量120万余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白银年产量5100余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黄金年产量20.5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济源这些传统产业负重前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那么,济源是如何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宏义表示,济源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拿出1.5亿元奖励资金,引导推动3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譬如,济钢集团率先在全国钢铁行业实现优特钢转型,优特钢占比75%以上;豫光集团的8大类技术标准成为行业标准;金马集团建成了全国产能最大、全省第一座7.65米顶装焦炉等。目前,当地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5%以上,节能效率提高25%以上,降碳效率提高20%以上,所有规上企业均实现超低排放。

  同时,围绕8个重点产业链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济源实施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做优做精、产业做大做强。

  2023年,济源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已接近1600亿元。

  张宏义介绍,济源发展循环经济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新上28个循环经济项目,创成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共三个国家级品牌。

  2023年,济源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危废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重点用水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以上。

  此外,济源围绕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型,实施产业类项目260余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60%以上。目前,以电子信息、纳米材料、水处理剂、高性能合成金属新材料、氢能综合利用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主营业务收入超350亿元。

  正如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所言,传统产业对济源来说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济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