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熊猫叨叨”团队:向世界讲述中国

发布时间:2024-11-14 08:54:18 来源: sp20241114

“来上海,一定要去漫步黄浦江畔,打卡武康大楼,再去品尝一下城隍庙小吃!”日前,记者走进上海采访调研,3名留学生主动担任“导游”,热情地推荐起上海的美食美景。

郑天赐来自多哥,安蕊来自法国,陈超来自孟加拉国,三人就读于同济大学,也是同济大学“熊猫叨叨”短视频团队的成员。在上海学习生活多年,他们显然成了“上海通”。

“熊猫叨叨”(Panda Talk),这个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组成的学生团队,以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以国际学生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受到海外网友的追捧。目前,他们的账号粉丝遍布五大洲185个国家。

“熊猫叨叨”团队参观玉器文化展。

“熊猫叨叨”团队参观玉器文化展。

在福建泉州探寻客家土楼,在江苏宜兴尝试彩虾捏制,在山西大同领略古建魅力,在湖南张家界体验桑植民歌……“熊猫叨叨”团队的足迹已遍布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杭州等30座城市。回顾实践的经历,安蕊说,“每一次实地踏访不仅能让我欣赏到不同的地理景观,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郑天赐是“熊猫叨叨”社会实践团的核心成员,也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他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到中国后,他跟随实践团探访湖北武汉、湖南汨罗、贵州遵义等地,将所见所闻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外传播。郑天赐还作为主要发起人首创“留学生中医文化体验园”,与语言学家、技术专家一起积极探索如何保护非洲丰富的本土语言资源。

“熊猫叨叨”团队参加龙舟比赛。

“熊猫叨叨”团队参加龙舟比赛。

谈起短视频的创作,郑天赐说,团队最初的规模很小,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且都不是传媒专业出身,因此在视频脚本构思、拍摄和剪辑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通过一点点的摸索、学习,作品越来越好。团队所在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还为他们开办了“行走看中国故事班”培训,邀请专业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大大提升了创作水平。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宗骞介绍,“熊猫叨叨”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以美食、语言、文化、历史、生活、学习、旅游等为内容,制作短视频,多角度和多层次地讲述当代中国故事,搭建起了中外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熊猫叨叨”团队参加上海四平社区“元宵行街会”。

“熊猫叨叨”团队参加上海四平社区“元宵行街会”。

为了“沉浸式”感受中国,“熊猫叨叨”团队还定期策划“中国民俗风情体验”系列活动,包括体验传统医药、传统艺术、传统民俗等各种非遗文化。留学生们在实地体验中深度融入中国社区的日常生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独特民俗风情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今年8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科技、创意与发展赋能”主题边会上,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熊猫叨叨——国际学生讲中国非遗故事”案例脱颖而出,荣获“未来之星奖”。

谈及未来发展,“熊猫叨叨”团队成员们表示,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四年来,熊猫叨叨团队不断探索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一再跟同事和留学生们讲,要用好‘三镜’‘五商’和‘十度’。对接历史与未来,从小处入手,聚焦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的厚度、温度、气度等精髓通过故事展示出来,把控好故事全局、全过程,把握好角度,循序渐进,经营好故事的各种元素,通过故事让世界更了解、更认可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红利,这样中国故事才有生命力,在世界故事森林里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故事共四季、同日月,自然而然地成为世界故事中的生动存在、自然存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教授说。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