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他们在应急“第一线”

发布时间:2024-12-28 03:40:23 来源: sp20241228

  深圳“应急第一响应人”赵少卿(左)、瞿江枫(中)、林泉(右)。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他们在平常时守望,于危急中挺身。他们就是“应急第一响应人”。自2022年始,深圳市已连续3年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相关培训。“应急第一响应人”设立的初衷是培养一批社会应急志愿者,作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前的重要应急辅助力量,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初期就近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守地铁服务一线 铐牢安全“生命锁”

  2023年7月10日,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铁14号线沙田站值班站长赵少卿突然接到一名乘客晕倒在地的信息,在通知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将晕倒乘客抬至站台安全位置平躺后,她火速携带施救设备赶往现场。在施救过程中,她采取“轻拍重呼”的方式,在确认该乘客处于失去意识、无呼吸的危急情况下,当机立断对乘客实施了3组心肺复苏及两次AED除颤,乘客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随后120赶到,将该名乘客送往医院继续治疗。

  虽已时隔1年,但当再次谈起这起突发事件,赵少卿仍然心有余悸。“施救过程中只想着怎么去正确操作,将乘客的生命挽救回来,事后也是捏了一把冷汗。”在处理好这次突发事件后,赵少卿深感应急前期处置的重要性,虽然公司的相关应急培训已为她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她仍深切地感觉到还需要自我提升。正巧此时公司发布了“应急第一响应人”相关培训的通知,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在“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中,赵少卿更加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简易担架制作、紧急包扎等应急处置技能,并顺利地通过结业考核,成为一名“应急第一响应人”。

  作为一名地铁值班站长,面对客流量大、突发事件概率高的客观情况,“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培训增强了她面对突发情况的底气。“参加培训掌握的急救知识,让我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时,时刻做好准备,为挽救生命提供宝贵时间。”

  当问到她作为一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时,赵少卿表示,首要的就是冷静,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要冷静,这样才能充分并正确地使用急救技能,为挽救生命加上一把“安全锁”。作为“应急第一响应人”,担当意识很重要,“身份意味着责任,在关键时候随时挺身而出,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们的责任”。

  立足安全管理领域 排除安全“小隐患”

  进入商场,他是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面对流动的人群,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离开商场,他就转变成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的一员,努力帮助公众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促进群防群治理念传播。遇上应急事件,他又是“应急第一响应人”。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初期就近应急处置工作,为有效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努力,这样的身份转变已成为瞿江枫的日常。

  瞿江枫日常工作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区某商超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人流多分布广,地面污渍、货物陈列、环境隐患等不确定因素较多。防微杜渐,以小见大,这是瞿江枫身为安全生产管理员的职业嗅觉。“一个消火栓是否具备完善的应急处置功能,水带是否能正常使用,灭火器是否配备到位,这些小细节至关重要。”瞿江枫说道,“我曾经去过一个购物中心,在里面我发现,有些消火栓不具备应急处置功能,比如水带、水阀缺失,灭火器没有配置到位等等。在紧急时刻下,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会酿成大祸。”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瞿江枫报名参加了“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培训。“安全生产知识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只有自己首先学会更多技能,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

  在培训中,通过导师专业讲解,加上个人全面学习,瞿江枫充分掌握了风险评估和灾害救援、火灾防范和处置、心肺复苏、个体防护穿戴及检伤分类等专业知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让瞿江枫能够从多维度向大众传递公共安全防治思想,并通过二次赋能,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

  “大规模人流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有人能敢于救、专业救;当灾害事故发生时,有人能第一时间站出来积极疏散,维护秩序。这是身为‘应急第一响应人’应担的责任。”瞿江枫说。

  众志成城共防难。面对未知灾害事故带来的风险,瞿江枫认为,灾害事故来临时,不是某一个群体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多出一份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目前提升公共安全意识,亟须拓宽宣传面,提升受众人群数量。”作为一名“应急第一响应人”,他始终从身边的群众思想改变做起,为维护公共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成员、“应急第一响应人”三重身份的瞿江枫,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群防群治理念大众化,让安全技能更加通俗易懂,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会如何预防安全事故。

  扎根应急科普一线 传递安全“好声音”

  作为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今年30岁的林泉从事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已整整10个年头。

  他最早接触应急知识是在大学时期。“我在大学时加入户外社团,一开始参加户外拓展时,学校和指导老师会对我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指导我们做好风险管理。在户外拓展的过程中,遇到有同学受伤,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掌握了应急知识才能在现场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林泉说。

  对应急知识真正地进行系统学习是在2013年国庆节期间,当时林泉入选了汕头大学南极科考探险项目,出发前,项目组对应急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也正因此,他后续也一直在学习相关知识。大学毕业后,在商场从事了一年的管理工作,林泉发现公众安全应急知识普及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有意义的事。

  在开始从事公众安全应急知识普及时,林泉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2017年以前,我们免费进社区、公司进行培训,发现很多人接受培训的意愿并不高,当时心中难免失落。”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深圳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公众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群众的积极性也逐渐被调动起来了。

  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林泉的感悟很深。他提起了一件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事:“在2018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广州站)中,有一名运动员在离终点50米的时候突发心脏骤停,事发突然,情况危急。我在现场与志愿者和医疗人员一起通过心肺复苏和AED设备除颤将他抢救了回来。抢救回生命的那一瞬间,早几年的艰辛与不易都烟消云散,也坚定了我要继续从事公众安全应急知识普及的决心。”

  作为一名“应急第一响应人”,林泉认为这个身份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第一响应人”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当看到有生命被挽救回来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华 朱浩天 实习生 郑翔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代晓灵、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