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 三十向新】公用电话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4-11-23 03:17:01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系列报道:公用电话亭的记忆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电话亭已成为二十世纪末标志性的回忆。在人手一部手机的当代社会,人们很少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公共电话亭遍布大街小巷、工厂学校、车站码头的场景。

  说起电话亭的历史,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中就出现了公用电话,分为自办和委托代办两种。在50年代,电话亭也陆续在主要公共设施、景点布设,方便市民使用,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无人值守的投币式公用电话亭开始出现。90年代初,磁卡式公用电话开始兴起,可以直拨市内电话和国外长途电话。

  随着IC电话、智能公话等设备发展,90年代中后期,电话亭业务发展加快。以公话普及率居全国前列的浙江为例,1995年公用电话用户数达4.55万户,在1998年上升为14.53万户,为“一五”期间(1956年)的798倍。

  公用电话发展的高峰期在2003年,随后步入稳定期。随着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2006年至2008年公用电话通话量在固定电话语音中的占比持续下降。逐渐退出主流通信市场,拆除或者改造。

  2019年随着5G商用,公用电话亭似乎是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老物件。然而其实,在某些场景下,公用电话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向我们介绍道,路侧公话亭作为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最直观展现首都北京风貌的载体之一。这些年,北京通信业让公话亭从单一通信功能向复合城市服务功能转变,从基础通信设施向数字化城市家具转变,致力于激活基础通信设施的市场价值。

  据了解,中国联通配合北京市政府,选取了10处繁华地点进行数字化公话亭试点建设工作。数字公话亭主要包括语音通话、信息屏、灯箱、5G微基站等基础功能。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霱公府门前的联通数字公话亭

  相较于3G和4G,5G网络需要部署更多数量的基站才能实现良好覆盖,在公话亭上加装5G小微基站,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弥补5G室外宏站覆盖盲区。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电话亭的价值还体现在应急功能方面,当无线通信受限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公用电话亭发挥着临时替代性应急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公共电话亭紧急热线(110、119、120等)通话次数1.79万次,通话时长3.25万分钟。接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通话时长3.44万分钟。

  2024年是互联网接入30周年,也是国内四大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成立30周年。30年前,安装家用固话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公用电话亭是人们致电亲友、洽谈事宜最方便的主要工具。而今,移动通信由2G发展到5G、5.5G,并向6G演进。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5.22亿户,中国联通联网通信用户也已超过10亿户。通信设备也已从手机向泛终端万物智联迈进。公用电话亭承载了一个年代的记忆,见证了历史,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改变,在怀旧与科技时尚中蝶变。(崔亮亮)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