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2:52:21 来源: sp20241130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月,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4588家,同比增幅高达74.4%。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说,这显示出外资来华热情高涨,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加码“投资中国”。近期,诸多外商投资企业2023年度在华经营业绩公布以及一系列增资扩产举措,印证了这种态势。
业绩向好,中国市场贡献颇多
欧莱雅、博世集团在华销售额增长均超5%;苹果公司大中华区营收约占公司总营收1/5;默沙东在华销售额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一份份在华业务成绩单格外亮眼。“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及其长期的增长机遇抱有信心。”面对中国市场的贡献,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的话说出了不少外企的感受。
外企在中国为何取得了较好业绩?
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功不可没。芬兰通力电梯公司(KONE)大中华区总裁包嘉峰告诉本报记者,2023财年,中国市场对公司的全球业绩作出了显著贡献,是通力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全球销售额中占比约为26%。这一年,通力在华累计发运电梯台量突破150万台,维保台量突破60万台,更新改造业绩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梯市场,同时也是在用电梯数量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中国的在用电梯中,95%的设备使用年限未超过20年。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电梯维保和更新改造市场有着巨大成长空间。”包嘉峰说,没有中国的发展,就没有通力的成功。今年,通力正进一步优化产品与服务,积极参与中国各类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政策展现了吸引力。“2023年,尽管我们遇到各种挑战,但卡赫在华的整体业绩还是很不错,中国市场销售持续保持增长并在卡赫集团的全球市场中位列前十。其中,卡赫的蒸汽清洁机和擦窗机销量更是持续走高。”卡赫中国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柯睿霖说。
在柯睿霖看来,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推出的各类优惠政策,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外资24条’发布以来,许多举措已经直达企业并落地见效。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和欧洲多国来华人员免签等,直接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国际技术合作。”柯睿霖告诉本报记者,去年12月以来,他每个月都要迎接一批从欧洲来中国访问的同事,感觉既忙碌又充实。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洪涛说,除了庞大的市场之外,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质的人才资源等供给侧优势,让外企得以高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创新驱动下加速升级,丰富的创新场景、创新平台、创新要素为跨国公司的新品研发及销售提供了全新机遇,有利于更好地赢得全球市场先机。
来华设厂,充分发挥全球价值
“我们的昆山工业园,是通力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通力在全球最高的电梯地上测试塔以及超过200项有效专利,不仅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还将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谈及在华投资的分量,包嘉峰这样说。
从德国大众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在华投入运营,到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石化区建设再增资100亿元,越来越多的外企正在用实际行动深度扎根中国。
有的持续扩大在华产能。3月1日,跨国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在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预计未来在国内上市的阿斯利康特定小分子药物将在无锡新工厂实现从制剂到包装的生产,并供应国内外市场。新工厂将加入阿斯利康全球生产供应基地,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中国造”的优质创新药品。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创新市场迅速扩张,特别是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科技人才创业。阿斯利康将坚定拥抱中国新机遇,让‘中国制造’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说,目前,阿斯利康在中国研发管线内有超过200个项目,预计5年内获批的新药或新适应症可达100个左右。
有的加速完善服务体系。今年1月,空中客车、TARMAC Aerosave公司与成都市政府合作成立的中国首家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该中心将面向各种机型提供飞机从停放、存储到维修、升级、改装、拆解和回收的一站式服务。至此,空中客车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覆盖了从研发、零部件生产、飞机总装、技术支持和服务到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
空客中国相关负责人说,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合作伙伴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在稳定供应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极强的韧性和竞争力。“2023年,我们向中国内地航空公司交付97架飞机,其中有近59%来自天津。可以说,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空客带来许多全新的发展机遇。”该负责人说。
有的大力开发前沿新品。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品牌沟通部部长徐一鸣对本报记者说,2023年,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90.76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17%,在华2家合资公司也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24年,丰田将继续扩充纯电动车型产品阵容,年内会有2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正式上市。
“今年上半年,首家在日本以外建造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专用工厂将在华竣工投产,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普及。同时,在智能化方面,我们还将和合作伙伴Pony.ai、广汽丰田正式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进一步探索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化。”徐一鸣说,丰田将丰富TOYOTA bZ纯电动专属系列产品阵容,推出更多各类动力模式的新产品。
拥抱未来,携手开拓更多机遇
中国日本商会调查显示,多数在华日企对中国营商环境表示满意;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5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汇丰银行《海外企业看中国2023》调查报告显示,87%受访海外企业表示将拓展中国业务布局……外企来华热情高,关键在于看好这里的未来。
韩国希杰(CJ)集团中国区总裁尹道瑄说,希杰已经在中国深耕近30年。中韩经贸合作给希杰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希杰十分珍惜并感谢中国市场为在华外企提供的发展机遇与便利条件。2023年,希杰在华经营结构性向好,营收稳定利润增长,集团对中国市场预期保持乐观并对在华经营充满信心。
“我们通过持续提高研发能力,开发冷冻面点小吃、意大利面、冷冻水饺等新品,兼顾了创新研发、产品种类、食品安全,广受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尹道瑄说,目前,希杰在华投资的食品工厂分布于北京、青岛、聊城、江门等城市,按照常温、冷冻两大系列产品进行生产线布局,各食品工厂运转可谓“势头好、劲头足”。未来,希杰将不断拓展在华投资的广度与深度。
据美国泰森食品中国及韩国区副总裁郑琼介绍,泰森在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蛋白质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近年来,泰森在营业收入方面表现良好,泰森中国业务的销售额和进口量均实现每年双位数增长。
“中国不仅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而且一直在努力为外国投资者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有助于我们在争取消费者和提升附加值时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从年初至今,泰森在华营业收入大幅超出总部设定的目标。”郑琼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市场一直是泰森食品最为关注并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之一,泰森将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李洪涛说,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2.5%。超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和升级,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凭借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体系、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以及优质的人才储备等,中国能够为外资企业提供高效的生产和物流解决方案并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正在为广大外企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机遇。外企应进一步提供更高品质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争取实现更大的发展。”李洪涛说。
王俊岭(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俊岭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