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发布时间:2024-11-21 19:53:52 来源: sp20241121

  一堆塑料瓶、两个废纸箱、几块旧木板、两只不锈钢碗,日常物件摇身一变就成了“水火箭”等科普装置。一堂公益科学课,激发了许多孩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不少科技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尽管科普需求日益高涨,但许多科技馆仍面临“冷热不均”困扰。如何提高科普资源利用率?在河南省固始县科协的支持下,我们开启了“馆校合作”的探索。自2020年底开始,全县所有公办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每学期在科技馆上一节科学课。3年多来,带动近5.4万名学生走进科技馆,科学课覆盖城区20多所小学。现实中,科普场馆有丰厚科普资源,学校有科学教育需求,通过“馆校合作”等形式,推动科教融合,能较好地解决科普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也能弥补一些学校在实验教具等方面的不足。

  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既可以把学校课堂搬进来,也要让科普资源“走出去”。为此,我们开行科普大篷车,让“流动的科学课”走乡入镇进校园,每一次都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透过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愈加坚定了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念。推动科普资源沉下去,让更多孩子近距离接触科学成果、感受科学魅力,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普要引人入胜,就不能止步于简单的展示讲解,而要让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实践中,我们的科普辅导员结合展品类型和孩子们的兴趣,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让馆里的科学课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程之一。同时我们承办全县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科学运动会和科普剧大赛等,引导孩子们参与进来。书本里的知识“活起来”,科学教育“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科普场馆在优化内容上下功夫,在创新形式上做文章,增强互动性、提升趣味性,就能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近科学、学到知识。

  有人说,科普播撒下的科学种子,说不定哪天就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青少年时期是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的关键时期。科技馆是科普的重要阵地,是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的“第二课堂”。我们会立足实际,盘活用好资源、壮大科普队伍,努力在更多孩子心中播种,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为河南省固始县科技馆副馆长,本报记者喻思南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