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茶室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4-11-21 23:34:34 来源: sp20241121

原标题:民情茶室解民忧

  统景镇干部在“民情茶室”听取群众意见。资料图片

  统景镇江口渔村风景。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管护跟不上,那一定会影响收成。”“村里不是有两个党员承包了果树吗?他们管理得还不错,我还是赞成把果树承包出去。”村民叶泽宽话音刚落,队长盛朝兰就接过话头说:“对头,趁马上过年,他们都要回来,我们带他们多看看,想法吸引他们回乡创业。”

   1月25日下午,空中飘着微微细雨,天气十分寒冷,在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江口村的“民情茶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原来是江口村党总支书记陈旭邀请队长、党员和群众代表在这里喝茶,请大家就村经果林该如何管理建言献策。

   “村里大部分果树开始挂果,村集体经济管理人员技术有限,不能完全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请大家提好建议、想好办法……”陈旭说。

   经讨论,把村里果园大面积承包出去的共识充分形成,大家对管护问题也不太担忧了。

   “民情茶室话民情,民心服务暖民心。”江口村的“民情茶室”是干部群众乐意坐下来喝茶的地方,墙上挂着的这副对联,也见证了一杯杯热茶温暖着民心、化解着民忧。

   可这个茶室的形成并不容易。陈旭说,2019年,渝北区大力推行土地“宜机化”整治,要率先在统景镇江口村、长堰村和远景村进行试点。当初,不少村民对打破边界等问题并不理解,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镇干部到各村民家走访,发现大家意见不一,为了更好地集中收集意见,就在村民王益琼家的院坝里摆起了坝坝茶,由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民意小分队轮流听取村民意见。

   开始时,村民们的抱怨很多,都不愿意过去喝茶。个别村民试探着坐下来向干部提意见,看到干部都很耐心,慢慢地,村民们来喝茶就多了起来,态度也逐渐转变,从牢骚满腹到对干部信任,还和干部们拉起了家常。不久,村民们遇到的问题在一杯杯热茶中得到了化解,大家也养成了一种走进“民情茶室”沟通问题的习惯。

   村民李沿海家屋后的一段道路是个陡坡,十分狭窄,长期以来,家人出行很不方便。李沿海到“民情茶室”提出要修一条人行便道。经过实地勘测,村里认为修建这条入户人行便道切实可行。很快,他们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将这个项目报到镇上。项目获批后,仅过半个月,李沿海家门前的入户人行便道就修好了。“有了这条出行便道,我们出行就更加方便了。”走在新路上,李沿海一家人特别开心。

   一段时间后,村里对“民情茶室”制定了一项工作制度:每月5日、15日和25日,村民都可以来到这里,喝一杯清茶,说自己的烦心事。茶室的工作人员则按照“民情诉求”“政策宣传”“民风变化”“帮扶调解”“群众智慧”5本台账,将收集到的村情民意都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并上报解决。

   以往,村民反映问题时,多从自身角度考虑,各有各的理,村干部解决起来也为难。“民情茶室”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后,能让大家坐下来共同商量,经过讨论后形成各方都认可的方案,问题往往会得到更有效解决。

   “我们能不能有点自留地,种点蔬菜之类的?”自从村里的大片果园形成后,村民们耕作的“个性化”需求就成了难题。村民蒋廷芳走进“民情茶室”,向村镇干部抛出自己的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和调研,大家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在不伤害果树的前提下,村民们可以在自家房前屋后零散的土地上种植蔬菜等,用来满足多样的需求。

   播放“坝坝电影”、组织村民跳“坝坝舞”、共同唱“坝坝歌”、端午包粽子比赛、中秋国庆歌唱大赛、重阳节茶话会……如今的“民情茶室”除了成为村镇干部接访、村民议事的前沿阵地外,功能已经在不断拓展,还成了干群之间、村民之间连接感情、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乐园。

   平时,不管有事没事,村民吴龙珍就喜欢到村里的“民情茶室”去坐一坐。在那里,他可以和乡亲们聊天,还要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之前,通过茶室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现在,大家矛盾少了,农闲时,大家就聚在坝子里,一起包饺子、看电影,我们喜欢到那里去聊聊天,放松放松心情。”吴龙珍说。

   如今,全镇推行后,已经在各村共开设了22个“民情茶室”,累计调解矛盾纠纷786起、解决实际问题632个、化解农村积案101起、收集意见建议582条、开展政策宣讲和法律咨询等交流活动762场次。以“民情茶室”为突破口,江口村还创新探索村级议事协商“一个载体”,把好议题选取关、主体选取关“两个关口”,聚焦民事民议、民事民理、民事民解“三个目标”,坚持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四治融合”,建立健全“提议、商议、决议、办理、评价”五步议事法等“12345”议事协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预警及化解机制,不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把群众身边的问题化解在田间地头。(记者 李 宏 张国圣)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