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发布时间:2024-11-21 18:34:26 来源: sp20241121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粮食生产范围和安全边界,强调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动食物供给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数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让食物品种更加多元、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体现。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但这不是无节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生产资源,更多运用科技和先进装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有利于将生态资源合理转化为食物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禀赋的制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草原粮仓”和“植物工厂”等,提升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取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