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1:16:09 来源: sp20241117
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团队和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团队在哈密戈壁考察翼龙化石地点。
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和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教授在哈密戈壁交流考察情况。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
日前,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刊登了中国和巴西两国研究人员在朝阳翼龙科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基于对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翼龙化石的研究,两国研究人员共同建立了朝阳翼龙科一个新属种,并将其命名为“友好美丽飞龙”。20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与巴西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了多项成果。
两国科研团队开展多项合作
翼龙是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脊椎动物类群,其化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截至目前,中国是发现翼龙种类最多、化石最丰富的国家,巴西也有大量翼龙化石资源。自2004年开始,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与巴西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
此次双方合作研究的标本包括一具翼龙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龙头骨化石,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产自距今约1.2亿年的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湖相页岩中。该标本是目前热河生物群保存最为精美的翼龙化石之一。标本还保存了完整的镫骨,这也是第二次在翼龙化石中发现镫骨。经过深入研究、对比和分析,研究人员推断其属于朝阳翼龙类群的一个新属种。
朝阳翼龙科的成员目前主要发现于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外,仅在巴西有确认的朝阳翼龙科成员的少量化石记录。朝阳翼龙科的新发现和深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中国九佛堂组和巴西桑塔纳群之间相似的翼龙组合,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团队此前提出的“中国辽西是白垩纪若干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这一观点也得到更进一步证明和支持。新的属种拓展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组合的多样性,标本的高保存度也让研究者能够获取更多关键的解剖学特征。
据中方研究团队介绍,对基础的化石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形态学观察和分类学对比。此次,巴西团队也参与到整个形态学观察和分类学对比的过程中。当这件标本修复完成,第一次呈现在巴西专家面前时,他们为其近乎完整的骨架和保存状况而感到震惊,不断感慨“太漂亮了”。两国研究人员因此将此次发现的新属种命名为“友好美丽飞龙”,用“友好”象征两国科学家在翼龙等古生物研究领域持续20年的友好合作。
硕果累累凝结两国科研人员的心血
“20年间,科学和文化交流为巴中双方合作研究架起桥梁,也让两国科研团队结下十分深厚的友谊。”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凯尔纳说。
20年来,这一汇集两国10个科研院所14名研究者的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们不仅在《自然》《科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还研究命名了17种翼龙化石,其中包括最小的隐居森林翼龙、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杨氏飞龙和布式努尔哈赤翼龙。除了基于化石的联合研究,双方团队还奔赴辽宁、内蒙古、新疆、山东以及巴西阿拉里皮盆地等主要化石发现地,甚至远赴南极进行联合考察和发掘。
“在这些意义重大的成果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成果是2017年两国研究团队对哈密翼龙蛋与胚胎的重大发现。”凯尔纳说,“在苍茫的戈壁滩上,我看到了极美的日出日落场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收获了重大成果。”2017年,中巴两国科研人员基于汪筱林团队采集的超过200枚翼龙蛋和10余枚3D胚胎标本的合作研究成果登上《科学》杂志。“这是全球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回想起当时的合作经历,凯尔纳激动不已,“要知道,全世界范围内翼龙化石都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因此,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翼龙研究200多年来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它凝结着两国科研人员共同的心血,也是我们友谊的重要见证。”
项目中方负责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表示:“20年来,中巴古生物学研究合作硕果累累,为推动古生物学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能够在一起共事,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见证两国的友好合作和深情厚谊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活动。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仅10%的馆藏得以幸存。中方团队当即表示愿意帮助巴西国家博物馆进行重建,并倡议中国各级博物馆、大学及科研院所发挥道义精神,在标本捐助、科研合作等方面给予巴西国家博物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2018年11月,中国和巴西两国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表示未来两馆将在展览互换、文物研究、考古发掘、技术创新等领域全面合作,开创两国博物馆界交流的新局面。
2013年和2023年,两国分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克拉图联合主办了第六届和第九届翼龙国际会议。为表彰中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及在两国古生物学合作研究中的重要贡献,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和周忠和研究员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两国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古生物学研究作出更多贡献。”凯尔纳说。
中国和巴西科技合作源远流长。自1982年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两国科技合作领域越来越宽,成效越来越显著。除在古生物学领域外,两国还在地球资源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研发、飞机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去年4月,中国科技部与巴西科技创新部签署了关于科研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拓展科技和产业创新双边合作的新渠道,进一步促进两国科技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2024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50周年、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两国在经贸、科技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宽广的合作空间。”凯尔纳表示,“我相信,两国各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将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福祉。”“‘友好美丽飞龙’的研究发现,再次见证两国的友好合作和深情厚谊。我相信,中巴基础科学研究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汪筱林说。
(本报里约热内卢2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7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