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早“顶流”火了1700多年,泉州,凭什么?|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发布时间:2024-12-30 01:08:59 来源: sp20241230

资料图:游客在福建泉州市丰泽区的蟳埔村体验“簪花围”头饰。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

  文/冯玲玲

  泉州可谓古早“顶流”。

  周秦时代已开发,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至今已有1764年历史。它在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它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笔下的“半城烟火半城仙”,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如今拥有22处世界遗产的“世遗之城”。传统与现代相融、东方与西方交汇,开放包容的泉州自古便不低调。

  古时曾见证“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泉州,如今已是万亿之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2万亿元。888.3万人口中经营主体多达155.52万户,商业盛景自古延续至今。强大而活跃的民营经济拼凑起泉州的万亿产业地图,也筑起这座城市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纺织鞋服大市

  “每6个人中就有1个老板”“做生意的竞技场”“睡不着的城市”……这些标签,代表着泉州民营经济的澎湃活力。

  制造业是泉州经济的主体。经过几十年发展,泉州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

资料图:工人在福建泉州纺织企业上班。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 资料图:福建泉州“5G新工厂”实训助就业。 中新社 发 谢贵明 摄

  作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泉州有1.3万多家纺织鞋服企业,产值近7000亿元。以运动鞋服、男装为代表的纺织鞋服产业主要集中在泉州晋江、石狮等地,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匹克、利郎、七匹狼等闻名遐迩的品牌均出自泉州。

  泉州,凭什么?

  泉州以其强大的民营经济而闻名。过去20多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泉州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量。

资料图:福建泉州“5G新工厂”实训助就业。
中新社
发 谢贵明 摄 资料图:工人在福建泉州纺织企业上班。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泉州与浙江温州的发展路径有相似之处。较宽松的政商环境、较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尊企重商的区域文化、当地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顽强拼搏精神,共同支撑起泉州强大的民营经济版图。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表示,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其发展国内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增添了当地民营经济的活力。

  作为泉州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纺织鞋服产业是泉州的生命线。陈耀说,一方面,轻纺工业是国家市场经济开放得较早的产业门类,民营经济涌入得较早,奠定了一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轻纺工业不仅满足人民基本需求,也广泛用于国防、重工业、文教卫生等方面,市场需求大,从而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

  “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就意味着相对稳定的市场。”陈耀说,对于高精尖行业,他们更加着眼于发展能够解决人们最基本需求的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径依然值得很多地方借鉴。

  向“新”而行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人工成本增加,纺织鞋服产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陈耀指出,纺织鞋服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下招工难、用工贵的难题对其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如今国内外品牌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对纺织鞋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要求。

  当下,纺织鞋服作为传统“老”产业如何闯出一番“新”天地?

  在陈耀看来,泉州作为纺织鞋服等传统企业的重要聚集地,加速设备更新与技术迭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共识。对纺织鞋服等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当前转型的必要出口。

  近年来,泉州对传统产业投入了超4000亿元技改资金,推广运用数字化生产线超1000条、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改造后,不少企业工艺水平、技术设备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面对用工成本增加的难题,陈耀表示,可将部分纺织、鞋服工厂转移至东南亚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同时,东南亚是拥有数亿人口的市场,可为泉州民营企业新一轮的投资、经营、贸易打开更大空间。但他也强调,涉及生产研发端的企业必须留在国内,这样才能形成“不衰退又搬不走”的产业生态。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石狮产业研究院院长蔡涛表示,从生产加工角度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高精准的剪裁、喷染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将大幅提高产能。在数据应用管理及仓储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数字化转型已逐步融入纺织鞋服生产、管理领域,“数字+”“智能+”的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蔡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如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可再生等问题,最终要实现绿色创造的目标。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