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资本市场生态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发布时间:2024-11-21 20:10:30 来源: sp20241121

原标题:全面优化资本市场生态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同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具体来看,《指导意见》亮点颇多,包括“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等。

《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多家机构和业内专家,解读相关举措的影响和意义。

受访人士一致认为,随着《指导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有利于构建耐心资本入市的长效机制,形成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推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此外,也将促进更多权益资本的形成,更好匹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资本市场

“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形成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对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

境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中长期资金由于资金来源稳定和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较高,能够克服市场短期波动,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相关资金也能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分享上市企业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收益,实现长期保值增值。

多年来,证监会会同相关部委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

不过,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此次《指导意见》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重点提出了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三方面举措。

《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下一步,在中央金融办统筹协调下,证监会将会同相关部委,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合力,确保《指导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全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明确,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未来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推动市场更加成熟和国际化,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引导基金公司

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

公募基金是长期资金的典范之一。《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

“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也被再次强调。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基金公司需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

华夏基金表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一方面需要通过投研人才梯度建设、长期考核制度设计、引导和陪伴投资者等举措,增加基金产品的业绩稳定性,切实提高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于自身专业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理财需求,同时提供财富管理全链条的服务能力。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可以优化投资资产类别,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马全胜建议,一方面,扩大投资范围,实行多元化投资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的持续创新,并进一步优化费率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证监会已推出多项政策,包括推动权益类基金占比提升、促进指数化投资发展、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等,均有利于提升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的能力,为资本市场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费率改革方面,证监会于2023年7月份启动公募行业费率改革,目前已完成前两阶段工作,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底前完成。据悉,第三阶段,证监会将重点规范销售环节收费。随着改革举措全部落地,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将下降18%,每年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

展望未来,多家受访机构认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的新局面。

打通各种障碍

全力提升“长钱”权益投资规模

作为“稳定器”“压舱石”,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通影响长线资金长期投资的障碍,有助于提升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规模。

此次《指导意见》考虑到各类资金入市的难点堵点,针对全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都提出了关键举措,进一步畅通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

从保险资金来看,尽管规模大,但入市配置比例仍较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0.87万亿元。近两年,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例仅为12%。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

事实上,保险资金发展权益投资,是保险资金覆盖成本、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但实践中,保险资金仍有诸多现实困难,难以实现“长钱长投”。例如,短期考核压力、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始终是难点和堵点。

以会计核算为例,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向记者介绍,在权益法核算模式下,投资股票的价格变动不直接影响保险公司当期利润,有利于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但目前仍面临资金规模有限、协调成本较高等问题。

偿付能力的压力也是一大痛点。华夏基金介绍,目前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主要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进行差异化上限监管,最高不超过45%,这意味着后续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华夏基金进一步表示,由于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必须使保险资金的投资项目能够形成与保险负债相匹配的现金流回报。例如,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投资于稳定性好的水利、水运、物流、能源、矿产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的提法,也备受市场关注。据华夏基金介绍,考核“看三年”,将助力长期投资避免追涨杀跌。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的三年以上考核机制,是为了鼓励保险资金进行长期稳健投资,通过长周期考核,可以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的影响。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养老金本身具有长期性,负债端相对稳定,是天然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通过鼓励拉长考核周期,委托方和管理人能够从更长维度看待收益、风险,愿意通过适度容忍短期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回报。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已接近政策上限。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允许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依法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将提升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中长期资金通过相关机制增厚长期收益。

(责编:罗知之、陈键)